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建 油气输送产业链迎契机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频频强调天然气管道建设,国内天然气全产业链迎来发展契机,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获益。
天然气管道建设受重视,或走出“马六甲困局
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乌签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补充议定书等协议及强调中土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天然气管道消息频传,或为中国走出能源运输“马六甲困局”寻找新路径。据悉,中国80%原油进口须途径马六甲海峡,通过航运进入中国境内,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能源运输而言,战略意义凸显。
新油气管道“为中国提供了一条替代供应路径,一旦马六甲海峡被海盗、恐怖主义或冲突阻断的话”,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东北亚部门主任斯蒂芬妮·克莱恩-阿尔布兰特曾说,“如果中美在台湾海峡或其他地方发生冲突,马六甲海峡航道可能受到美国的威胁,或者被美方封锁。”
今年5月中缅新油气管道的开通降低中国能源供应脆弱性,将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的运输距离缩短约1200公里,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依赖度降低30%。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它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一旦遭到恐怖袭击,一旦海峡关闭,全球将近一半的轮船被迫绕道航行。马六甲海峡关闭可以立竿见影的造成全球船运费上涨。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西安为始发站,途经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因此丝绸之路联通着太平洋和欧洲波罗的海,紧连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将我国西北的区域战略上升到了对外经济合作战略中。
天然气市场缺口大,节能环保再助力
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6.5%,对外依存度达28.9%。《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到时进口量将达到近800亿立方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天然气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3%。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受重视,低污染能源的开发使用也越来越受重视。据公开资料显示,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是排放污染最少的燃料。如天然气汽车的CO排放量比汽油车减少80%以上,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60%以上,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50%以上。(腾讯)
相关专题:(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