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五年内中国将爆发金融危机
海通期货2013下半年投资策略会7月4日下午在上海举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会上表示,五年内中国将爆发金融危机。
李迅雷认为,中国大量的央企现在也遇到经营困难,大量产能过剩。现在的社会稳定是大问题,不允许让员工失业,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样产能就降不下去,整个社会的过剩状态还是要维持下去。这种做法,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就看改革能不能动利益,改革能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利益才可以,否则中国经济要改观、负债水平要降下去还是很困难。对中国来讲,目前面临的还是要去杠杆,降低负债水平。中国整个负债占GDP是270%左右,这个水平不低,和欧洲、日本相比还不算特别高。
“有人说,这轮中国是不是发生了金融危机?我认为,应该是金融危机,但是一个小级别的金融危机。是不是认为一个大的金融危机的开始?我认为还不至于。整体来讲,债务水平并不算高。我们的流动性问题,央行还是完全有能力调控的。现在运用的手段还是比较多,所以我认为这一轮应该不是。”
李迅雷称,中国在今后5年内,应该会发生经济危机。有再好的调控能力也很难避免,因为毕竟风险点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怎样把风险的危害性降低。降杠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金融机构要降杠杆。现在来看,社会融资总量在增加。社会融资总量在增加,信贷在增加,企业发的债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信托产品等等也都在增加。但是经济增速是往下走的,这在中国以前是没有发生过,或者是发生过,在1998年到2002年阶段有过这样的类似情况,但大部分时间,M2增速和GDP增速方向上还是一致的,但现在是相反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经济出问题了。
李迅雷指出,在今后中国至少有三个风险点:第一、房地产方面。目前房价还没有降下来。如果现在房价降下来问题可能更大,房价保持稳定,可能是一个最有利的。如果房价继续上升,可能性也不大了。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全国房价结构不合理。第二、地方政府,他们的违约率可能会比较高。他们现在投的项目,都没有相应的现金流产生。第三、企业,现在的企业还是维持“大而不倒”,最终企业的问题还是会越积越多,就像现在的日本。
以下是李迅雷演讲实录:
李迅雷:大家听了一个下午比较累,如果我再讲学术的大家可能更觉得雷,我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大家做介绍。
期货行业,目前对宏观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在意的,证券行业对这方面关注比较少。证券行业,对宏观关注比较多的是通涨阶段,那时候大家都在想,会不会加息或者是降息?都在猜测。最近,大家想想通涨起不来了,也没有特别好的题材,前段时间还炒一下是否会降存款准备金,现在看来也比较难。我觉得做宏观研究,确实也是很难。
昨天,上海市政协开了经济形势分析会,我看几位政协的领导也讲,克强总理今年4月份到上海来的时候,讲到形势时还是希望,今年主要任务是控通涨。4月份到现在也就3个月的时间,我们控的不是通涨,而是要防通缩了。对经济的判断都比较难,比如今年年初的时候,各大研究机构都预测宏观经济,今年GDP增速大概是8%左右,现在来看,谁也没有想8%了,就觉得下半年是不是还继续往下跌?会不会跌得太多?我们的经济变化往往是很难预测的。很难预测,还是要预测。作为分析师,还是要不断的跟踪,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做一个预判。
克强指数,我记得这个指数我第一次贴到微博上大家都很好奇。第一次贴,应该是在今年3月份。在微博上转发量大概有2000多条,到5月份,转发量很少了,大概是500多条,说明大家的好奇心越来越减少了,因为没有什么变化,趋势是往下走的。到了5月份,又创了这一阶段的新低。最近这段时间,又在流行讲李克强经济学。克强指数,是英国的金融时报先提出的,现在又在提克强经济学,主要内容,一是不刺激经济,二是要动存量,三是要收紧,希望经济结构能够得到调整。但是通过存量调整,能不能起到效果?这方面我们还是应该现实的去看,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改革,怎么可能把存量盘活呢?还有一句话,要把金融系统里面的钱“赶”到实体经济,你怎么“赶”?你说要把银根收紧,但货币政策归根结底还是总量政策,总量政策对结构影响还是有限的。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已经成立的情况下,你怎么能进行结构调整?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国外的案例。
去杠杆,从中国目前来讲,我们遇到的问题还是由于我们的杠杆率偏高。杠杆率是否过高?很难定义。至少是偏高,因为最近债务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快的上升。
像欧洲、美国的去杠杆,做得还是有些举措的,美国去杠杆还是比较成功的。总体来说,当一个经济陷入到通缩阶段后,你可以用的手段就比较有限了。比如说美国和日本,已经实施了零利率很多年。日本,通涨预期上升,去杠杆是失败的。美国相对是成功的,至少可以把量化宽松政策准备退出了。像欧洲现在采取措施,要进一步降低利率,像丹麦已经搞成负利率了。即便是负利率,通涨水平还是在历史的低位。负利率,实际上是存款利率的负利率,贷款利率还是正的。你把利率调到负的,对信贷的需求还是刺激不起来。当一个经济的债务水平过高时,你的偿债成本就会大幅度的上升。你每年的还本付息量就会比较大。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你的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
这张图,代表了整个欧元区经济体的主要负债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负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像政府的负债,企业的负债等等,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你的投资需求在减少,债务水平在不断上升。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美国的成功,在于他对企业动真格的,让企业破产,这就很重要。中国能否让企业破产?最近好象有传闻说,要让几家银行破产。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中国就有希望了。你要保持经济平稳,要让企业运营正常,债务水平还是要不断提高。
这是我们对去杠杆的几种形式进行了总结,比如企业违约了,你要付出代价,要进行破产重组。作为央行,要降低利率,提高通涨预期,这就是美国的做法。你的产业转型,从原先的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增加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这种才可以成功。中国现在有些方面还是在做,但你说要降息,恐怕不现实。你降了,整个社会民间利率水平还是比较高,也起不到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这确实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