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驱动力推动,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我们认为政策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未来几年农机行业最核心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内生因素-下游需求端发生的深刻变化:1)首先,在耕地面积不可能大幅增长的前提下,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需要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2)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政府力推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推动农业用工成本飙升;3)土地加速流转导致农业经营集中化,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升;4)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增长,也将增强终端购买能力。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亟需提高农业生产率
由于人口刚性上升、消费升级等因素,近年来国内粮食消费总量以年均3-4%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国内粮食产量增长已经无法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由08年的7.2%上升到了去年的12%(进口粮食总量达到802万吨)。往前看,粮食消费量增长的动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存在,而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角度考虑,必须将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国产粮食的产能亟需快速提高。另一方面,虽然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一直没有放松,但实际情况却是耕地总量在缓慢减少。未来耕地与增产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率有更高速的提升。
而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作物产量有着直接联系。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愈加显著:1)重庆地区的实测表明,通过大型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可在不翻土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农作物保墒抗旱能力。在基本苗相同情况下,深松的土地可比原来亩产增加10%以上;2)农科院统计表明,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分别实现每亩增产53公斤、37公斤和72公斤;3)干旱气候环境下,运用多种农机化技术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可增产15-20%。我们认为,目前约57%的农业机械化率不仅绝对值仍然较低,完成质量更是相当低下。深松深耕、精量插秧播种、保护性耕作、低损耗收获等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比例还很小。未来亩产在目前高基数上进一步提高的严峻任务,必将倒逼先进农机的大规模推广和整个农机产业的持续升级。
用工成本飙升:人口红利消弭和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农林牧渔职工工资在过去4年时间里已经增长了近一倍。考虑到临时用工未计入统计,我们判断农业生产的实际用工成本增长得要更快。我们认为导致农业用工成本飙升的三个根本因素是:
1)人口结构的变迁:过去十年20-39岁青壮劳动力的比例降低了6个百分点,未来下降的速度还将加快。因此,劳动力增长无法匹配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人口红利逐渐退却,劳动力相关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