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恋上”中国品牌
本周二,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润传媒”)举办了2014-2015年度电影资源推介会,向近200家企业客户介绍未来两年可接受品牌植入和整合营销的电影。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公司的整合营销案例中,好莱坞电影占到了50%以上,未来或将迎来一波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植入广告市场淘金的热潮。
中国品牌频现好莱坞大片
这句出现在《变形金刚3》里的台词曾引发热议。虽然不少网友大呼“雷人”,但是作为植入广告的伊利舒化奶也着实博来不少眼球,成功引发二次传播,同样出现在《变形金刚3》里的还有中国品牌联想、美特斯邦威、TCL等。
《变形金刚3》属于中国品牌第一次大规模与好莱坞电影合作,在这部影片之后中国品牌开始频频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例如在《钢铁侠3》中便出现了中联重科、TCL、伊利谷粒多等品牌。中国品牌在好莱坞的植入形式这两年也悄然变化,从原来单纯的植入进入整合营销,在整合营销中,植入广告成为其中一个部分。以中联重科的植入为例,植入只是整个品牌内容整合营销环节之一。
中联重科在《钢铁侠3》中投放了植入广告,同时他们还有一个针对这个电影的大广告营销预案,比如在今年的德国宝马展(全球最大工程机械设备展之一)上,中联重科与《钢铁侠》版权方漫威公司一同亮相,借力电影对自己的品牌做宣传。操刀这次营销的正是合润传媒。
在这一次合润传媒的电影资源推介会上,一次性有包括《复仇者联盟2》、《霍比特人2》、《速度与激情7》等10部即将在明后年登陆中国院线的好莱坞大片向中国品牌敞开大门。王一飞透露,目前合润传媒做过的电影整合营销案例中,好莱坞的案例跟国产电影的案例基本持平,甚至是好莱坞的案例略多于国产电影的案例。
“好莱坞看重的是中国票房”
好莱坞为何频向中国企业抛橄榄枝?王一飞给出的答案是“票房”。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7亿美元,仅次于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二。在成长速度上,中国以25%的年增长率遥遥领先,而美国的年票房同比增长率仅为1%。到2017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将达到11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到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可能达240亿美元,为美国市场的两倍。在有些电影,以电影《环太平洋》为例,中国已经超过北美成为第一大票房贡献地。
王一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好莱坞大片青睐中国品牌最大的原因是通过中国资本和中国品牌突出中国元素,攻占中国票房。“与其说好莱坞是要取悦中国品牌,不如说好莱坞是想取悦中国观众,好莱坞电影把加入中国品牌作为吸引眼球的元素,以促进中国票房的增长, 所以很多中国品牌进入好莱坞电影之后,电影片方不一定能尽心尽力地把植入和营销做得特别完美。”王一飞透露。
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正是因为这样,一部分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品牌植入桥段屡因生硬被中国影迷吐槽。例如在《钢铁侠3》中,某牛奶品牌的植入被放在了“中国特供段落”中, 与普通版相比,《钢铁侠3》的“中国特供版”加长了约3分钟,在加长的时段中,某牛奶品牌被摆放在了中国演员王学圻扮演的吴医生的办公室中,观众评价,这一植入显得颇为突兀。
国际化品牌更适合做植入
乐正传媒研发资讯总监彭侃透露,在2005年,中国电影植入广告市场的收入大概2000万元,电影广告植入市场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在好莱坞大片里植入广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才会有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开始尝试。
但是彭侃提醒,企业要紧跟自己的定位来做好莱坞电影的植入广告,“在好莱坞电影里添加植入广告,对于要开拓国际市场的品牌来说还是有价值的,毕竟好莱坞大片是一个全球传播的文化产品,但现在有一些非常本土的品牌,在电影里植入广告可能在海外市场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最后影响的还是中国本土的观众。并不是说在好莱坞大片里植入了广告就能一跃成为国际品牌,如果没有开展国际业务,不是像中联重科这样想要开拓海外市场,那么在好莱坞电影里斥资投放植入广告并没有很大的价值”。彭侃称。
不过,王一飞也透露,好莱坞电影虽青睐中国品牌,但对品牌的植入会有严格的把控,并不是什么品牌都能接受,如果他们认为某个品牌属于国际品牌,那么接受程度会高一些,如果一个中国品牌在国际上完全没有声音,那要做好莱坞电影的植入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之所以认可TCL、中联重科,是因为这些品牌在国际上收购了一些国外的公司,或者在美国也做过广告,所以慢慢被美国片方所认知。“中国的品牌如果要进军好莱坞,最好在美国有市场,如果没有则必须提前做好功课,提供样品给好莱坞片商和导演,让他们熟悉你的产品,经过一定时间段以后他们才会接受你,才会帮你去想怎么样在电影中体现你的品牌会更好。”王一飞建议。(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