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板块聚焦 > 正文

海工装备行业再度起航 10股将有抢眼表现

www.yingfu001.com 2013-08-20 14:22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船舶国企迎来重组机遇 海工装备再度起航

  日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胡问鸣对媒体表示,“这是以船舶工业和海洋装备为突破口,实现全产业链破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事关我国船舶工业全局性、战略性发展的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着眼于顶层设计的一揽子方案。”

  然而,“控产能 调结构”真能使包括国有船业船舶业逆袭,实现再扬帆吗?

  国企船舶行业

  走到最艰难的时刻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6 月份,在行业盈利状况方面,80 家行业主要企业 (包括船舶制造、配套、修理企业)2013 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 亿元,同比下降18.5%;利润总额35.8 亿元,同比下降53.6%。

  在中船重工上半年工作座谈会上,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像中船重工总经理李长印在会上指出的,当前,既有陷入周期性下行带来的困难,又有遇到的结构性矛盾。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把握大势,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坚定信心,要从强化创新和调整结构入手,进一步激发、释放发展潜能,确保“十二五”战略顺利实现。

  推进持续发展,确保新战略顺利实现,必须深刻认识强化创新和调整结构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

  无疑,包括国企在内的船舶行业已然走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中国的船舶行业实际上有一个良好基础,目前的问题是由大转强的过程中,外部市场环境真的很不理想。”8月8日,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夏晓雯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2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船市持续低迷的不利情况下,中船重工坚持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多年来,中船重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推进结构调整。

  船企正全力寻求

  打破坚冰

  “军民融合,目前是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来做,此次方案,实际上并没有凸显利好民营企业,还是放在船舶行业来说,这毕竟只是方案不是振兴规划,能否解决长期问题也不仅仅是靠方案的出台。”夏晓雯说。

  目前,身处行业低谷的广大中船人正以期通过资源配置强强联手的方式全力打破坚冰。8月6日,中国石油和中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在运输船舶设计建造、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油气产品贸易与运输、金融业务及以气代油等方面的合作。

  事隔2日,中船集团又与中国交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期今后双方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中船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相关船企,在当前船价较低、预付款比例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手持订单量的增多,更要警惕交船难的问题和资金链的风险,而且,接单只是船企经营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关键还得看船舶交付情况和船企自身的融资能力。

  为此,中船集团公司已经提出了以质量保交付的要求,希望通过生产组织形式的完善来确保船舶的按时、按质、按要求交付,尤其要通过做好先行生产物量的提升工作,实现劳动力、设备和设施资源的平衡,按照日程计划管理方式确保物量完成。

  不破不立

  或将现新一轮兼并重组潮

  “我感觉中国对于一种产业还是‘一窝蜂’式的上项目,没有前瞻,也没有对市场有更远的研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风险。”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造船(海工)工业/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吴江涛说。

  “中国企业不是不想走出去,只是真的很受限。拿韩国来说,占了全世界一个很大的份额,这是韩国的优势,反之,中国目前的实力还不是很具备这种优势。虽然像中船集团、振华重工(600320,股吧)也会拿到一些单子,但占比真的很小。”

  东莞证券研究所研究助理姚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地方政府缺乏行业去产能的主动性,因此行业去产能过程可能是在某些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下的被动选择,这将延长行业去产能的周期,因此相比漫长而痛苦的去产能过程,在没有新建产能加入的情况下,我们更看好现有企业间重组和调整以及业务和生产技术的升级进程。”

  由此,以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等为主的大型国企在此次促船舶行业调整方案中的利好,将引领新的一次业内兼并重组的态势。

  “兼并重组会有一些,淘汰落后产能也在所难免。”夏晓雯说,“经营业绩有下降,产能过剩,竞争力生产,需要斟酌。虽然有政府扶持,银行支持,但是也只能救助一部分的企业,明年会有很多的低端落后产能的小型船厂破产。”(中国企业报)

标签: 海工装备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