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银翘片”何以在香港“水土不服”?
一名女病人服用内地购买的“维C银翘片”后不适,香港卫生署6月18日发出通告,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因为该种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新闻细读
“感冒了,吃维C银翘片”,这句当年的广告语,如今早已深入人心。不过,成了感冒药代名词的维C银翘片,到了香港,却水土不服,不仅有患者服用后出现不适,甚至还被怀疑有禁用成分。尽管香港卫生署发出通告的仅是内地的一款维C银翘片,即便真的有问题,也可能只是个别厂家的个案,不必因此便给维C银翘片涂上污名。不过,内地维C银翘片的香港遭遇,恐怕并不能说纯属误会。
事实上,内地中成药却被查出西药成分,在香港已不是第一次,而维C银翘片中含有西药化学成分,也是公开的秘密。乍一看来,既然西药见效快,中药能治本,中西药之间其实各有优缺,既然中西医之间都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疗法,中药和西药之间,似乎也不必老死不相往来。中成药里居然检测出了西药成分,如此“中西药结合”,没准还真能歪打正着出什么特效药来。维C银翘片能成为感冒药代名词,或许也正是凭借这一伟大“创新”。只不过,这一为中成药 “补钙”的做法,尽管能够走红内地,但到了香港,却屡屡惹出是非。
莫非,这真是缘于香港卫生署太过out,以致有眼不识良药不成。应该承认,不同地区对于药品的监管,既然有着不同的标准,当然不必强求雷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药,在国内普遍使用的中药,到了国外却必须通过人家的药品检测标准才能使用,当然不能全说人家不识货。不过,维C银翘片在内地和香港的不同遭遇,恐怕还不能用“英雄所见不必雷同”来解释。无论如何,在药品的监管与判断上,既然关乎健康与生命,唯一的准则只能是科学,具体到药品中的成分,假如已证明存在严重副作用,甚至能引致溶血性贫血、粒性白血球缺乏症等症状,恐怕没有理由以传统医学为由让这些风险药物继续发扬光大。
至于内地药企普遍存在的在中成药添加西药成分的做法,个中原因倒是不难揣测,假如只服用中成药,见效慢恐怕在所难免,既然药里面添了西药,借力了西药的功效,药效无疑大大增强,患者使用的感受也必然提升,药品的销量自然也更有保证,而在药企商业逐利诉求下,患者的知情权,甚至用药的安全性,则早已无暇顾及了。而这类中成药掺西药的潜规则,恰恰暗含着健康与安全风险,自以为吃的是中药,实际却含有了西药成分,也难免会导致过量服药的隐患,至于禁用药物成分在中成药中的出现,所谓药效甚至是以更大的副作用为代价的。而当良药竟然暗含着健康与生命风险与隐患,与其说似乎英雄所见不同,毋宁说更多暴露出药品监管的失范。一个必须追问的问题则是,被香港卫生署指出的禁用成分,莫非在内地药品监管中可以被网开一面?
基于上述视点,一款维C银翘片在香港成了问题药,尽管不必过于夸大,甚至过度阐释,但内地中成药屡屡遭遇“橘生淮北”的窘境,其背后的市场成因与监管差异,却亟待反思。(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