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板块聚焦 > 正文

“产能+资本输出”3万亿大蛋糕待分食(6)

www.yingfu001.com 2013-12-10 10:22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鼓励民营资本海外投资

  中国证券报:中国在加大对外资本输出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风险、克服哪些问题?

  殷剑峰: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大资本输出力度,但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银行、央企等在做,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参与较多。最具有活力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很少,当然这其中有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够等因素,但根源还是体制问题,比如对于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商业银行贷款差别对待等。监管部门在审批的时候,对于央企、国企、民企等,也有一定差别。

  实际上,资本输出以国企、央企为主是不够合理的结构,也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市场效率方面的损失。在很多时候,这种以央企、国企为主的投资结构会引起投资国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负面清单管理主要是针对国内投资的,我觉得这个思路也应该用在对外资本输出和投资输出方面,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力度。

  中国证券报:未来我们还应该出台哪些配套改革措施,促进中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

  殷剑峰:首先,与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相关的部门,包括商务部、外管局等应该在行政审批方面转变思路,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走出去”。

  其次,要不断创新模式和产品,加大对企业赴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再次,随着资本输出和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在投资国会遇到一些纠纷,实际上目前这些纠纷不断增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与投资国当地的沟通,同时给予我国企业足够的法律和政策方面支持。

  “走出去”升级版重塑中国角色

  在巴厘岛举行的世贸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折射出全球经贸秩序和规则变局继续深度演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从商品、产能输出为主向技术、资本输出为主的嬗变过渡阶段。若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区域间投融资体系建设等金融制度安排取得长足进展,“走出去”升级版有望抓住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变的机会,改变中国制造业长期徘徊在“微笑曲线”底端的尴尬局面,重塑全球分工版图的中国角色。

  当前,全球经贸形势波谲云诡,大国经贸关系错综复杂,新老经贸规则激烈碰撞,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变深化。WTO框架下的多哈谈判自2001年启动以来一直难破僵局,昭示多边贸易体制更新举步维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边、区域FTA(自由贸易协定)模式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强势推进,大有改写全球经贸新规则之意。新技术、新经济业态的兴起将推进国际贸易主体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倾斜,加速拓展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保要求、劳工权利保障等软约束门槛将大幅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变局将继续深化。

  外部环境剧变的可能性警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加速升级,强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主动性,增强在全球经贸新规则构建中被边缘化的危机感,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升级中遭遇贸易替代和转移的紧迫感。近期一系列信号显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升级版正加快构建。

  从顶层设计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逻辑已明晰。放宽投资准入和对外投资管理、探路全球经贸新规的上海自贸区建设已步入实操阶段;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正快速落地,横跨东西的周边自贸平台初步形成;沿海、沿边、内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开放体系轮廓渐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对外经济走廊建设换挡提速。

  从“走出去”形式看,以商品输出、产能输出为主导的模式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转变,产业资本全球化布局迹象显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资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支撑的商品输出、产能输出是中国分享入世红利的主要形式,但在内部要素红利式微、资源约束性增强、外部经贸摩擦增加的背景下,单纯的商品、产能输出无法改变中国制造业身处“微笑曲线”底端的现实。目前,中国正向资本输出国转变,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巨大,今年中国对外投资保守估计将达1000亿美元左右,未来将超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跻身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在增加,质量在提升,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

  从政策体系看,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正加快推进,核准制有望向备案制快速转变;金融支持体系在完善,力度在增强。这是“走出去”升级版能否成型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产业资本全球化布局的核心要素。由于以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产能输出对资金量需求巨大,完善银行信贷支持安排,建立区域间债券市场、设立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已提上议事日程,产能输出与资本输出将双向促进,相得益彰。但融资扶持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加速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便利性和市场化意识。一是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算高,且影响经常项目的可兑换,造成对外贸易和投资不够便利,“引进来”和“走出去”面临较多限制,不利于我国融入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二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规模资本输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实现,而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计价、储备地位的提高不仅直接利好企业资金结算、商品及服务定价,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强化企业增强市场化运营意识,以更加市场化的运营体系走出去。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