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债券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四季度信贷额度会收紧一些,比前三季度量小,主要原因是前三季度额度用得比较多。同时,要到年末了,各银行考虑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等硬性指标,也会主观上有收缩信贷额度的考虑。
除了记者实地了解的情况外,央行新闻发言人日前就“当前货币信贷形势”表示,从结构上看,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体现了“有保有压”。“保”体现在对小微企业、“三农”和中西部信贷支持力度较强。“但是,也要看到,近期贷款增速相对还是较快,特别是在外贸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幅流入的情况下,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从央行的态度来看,四季度信贷宽松的可能性极小。数据显示,今年1~9月累计新增信贷72690亿元,同比增长8.16%;前三季度新增贷款额分别为27500亿元、23208亿元和219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4%、-3.09%和17.73%,新增规模呈季度环比下滑态势。
上周五刚推出的贷款基础利率(LPR)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判断。上周五推出当日,LPR报在5.71%,10月28日微升一个基点至5.72%,LPR一天之间发生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成为市场信贷偏紧的一个小暗示。
“基准利率有指导性作用,可以反映市场总体的供求情况。”钱军辉日前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LPR的意义概括道。
政策鼓励行业是投放方向
在央行并未对信贷给出宽松暗号之时,整个四季度的信贷投向走势会如何呢?
央行曾表示,9月份信贷数据说明,一些货币政策措施,如加大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的调节力度、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适时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贷结构的调整符合宏观调控方向。
在如此大环境背景下,有哪些行业会优先拿到贷款?钱军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政府的支持侧重点。
上述债权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四季度信贷投向领域主要会是小微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因为这些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在额度不够的情况下,投资这些领域才会获得额度,才能保证明年有更高的额度。
7月末,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发布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提到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提出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上升,占比继续提高。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季末高0.9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2.2个和3.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2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继续提高。1~9月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3.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3.4%,比去年同期占比高8.4个百分点。
日前银监会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虽然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门槛有所降低,但其高企的利率仍然备受关注,日前某担保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家餐饮公司想从银行贷款50万元,而银行给出的年利率为24%,而且还需经过多层审核。(每日经济新闻 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