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罕见现象 李大霄:证监会放真正利好 金学伟:熊市完成了(12)

www.yingfu001.com 2013-08-12 08:02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发行货币,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全球第一,几乎两倍于GDP的规模。以往银行发行货币主要靠外汇占款,以及政策性再贷款,现在人民币汇率忽高忽低、出口大幅下降,外汇占款直线下降,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主要通道被封堵,增加债券购买成为主要渠道,而中国的债券市场基本上是银行系统内部循环的封闭市场,定价不准确,信用体制不健全,让央行与美联储一样通过购买国债发放基础货币,很有可能是财政与央行成为政府的大出纳与小出纳,债务在体制内堆积,风险无法释放,无法为信用定价。

  从资本与货币市场看,货币大量发放与投放效率低下,催生了银行庞大的表外资产,地下金融暗流涌动,最重要的是产生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泡沫,6月央行不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多货币下的钱荒悖论,显示出大量的资金催生出恶性高负债,债权背后缺乏收益支撑,形同垃圾债。

  大规模经济刺激、大规模发放货币在中国已经是过去时。这并不等于政府对高负债会袖手旁观,任由现有建到一半的基础设施变成废铜烂铁,7月与8月央行进行逆回购注入流动性,政府希望民资进入城市管道、铁路等基本建设领域,民资置换出政府投资,目的是在不扩大政府与银行负债的前提下,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效率。转型与维持稳定不等于大规模投资,华尔街提出李克强看跌期权,是资本与货币市场诱多的老花招,比“维他命十国”的概念更不靠谱。

  金融危机之后,看跌期权已经有了新概念。伯南克看跌期权与格林斯潘看跌期权不同,格氏处于经济疯狂增长的好时机,一味注入货币之水,没等泡沫崩溃就从美联储主席离任。而伯南克在经济稍有好转后,就放风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美国监管部门秋后算账,对于2008年之前的摩根大通、对冲基金等涉嫌内幕交易一一清算,提升未来金融市场风险的可控度。

  长期转型已拉开序幕,即使中国想刺激,也已无力刺激。过去我们为了对冲风险,被迫进行大规模刺激政策,如今遭遇严峻挑战。

  中国经济改革、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经济保持在7.5%左右,只是为改革腾出空间,以免改革未成先成仁。中国不存在大规模刺激经济的可能,也就不存在李克强看跌期权。(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李大霄 金学伟 李志林 顾铭德 老法师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