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个图,从银行开始,银行首先向经济体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这个钱流到了储蓄者,储蓄者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把贷款提供给另外一个经济实体。储蓄者卖产品给经济体,但是他自己并不去买产品,而是把钱存入银行,通过银行把钱借给另一个经济实体,后者再用这个钱去向D买东西,D再用这个钱向经济体买东西,经济体就把钱还给银行了,于是,货币就完成了一个流程。如果不存在着储蓄和投资这么一种关系,我写的这个M1,储蓄者直接跑到另一个经济体这儿去了,根本不存在储蓄存款的问题。流通中,货币的存量是多少呢?货币存量就是M1,但是现在由于储蓄者,并没有把钱购买东西,把钱存在银行了,是通过银行发放贷款给经济体让经济体去买东西,这时候多了一项货币,这个货币就是存款。我们和没有储蓄者,没有投资者,没有银行的情况相比,流通中的货币就增加了,增加的是储蓄存款这一项,M2自然就大了。所以如果没有储蓄和投资这样一种关系,如果没有储蓄者把钱放在银行里,中国在流通中的货币就不会这么大。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什么呢?如果在一个发达国家,储蓄者对他的钱,一方面可以存入银行,一方面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他可以直接买东西。当他把钱用来进入资本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他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就会相对的减少,相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讲,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讲,资本市场不太发达的国家储蓄存款就会多一些。中国的M2对GDP的比,不能简单的因为M2对GDP的比比较高就说央行货币超发,央行货币是否超发,理论上讲就两个判断标准,特别是直到前不久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并不严重,就很难说是货币超发,当然了,由于资产泡沫问题,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这个问题先不讨论。
中国M2对GDP的比比较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这么几项。第一,居民储蓄率比较高,第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间接融资比例比较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金融效率比较低。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中国的M2对GDP的比比较高。所以一方面我觉得不能轻易的得出央行货币超发的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里确实存在问题,对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