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三九:收购临清华威,拓展OTC品类
华润三九 000999
研究机构:兴业证券 分析师:邓晓倩,项军 撰写日期:2013-06-25
事件:
2013年6月22日华润三九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8075万收购“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所持“山东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清华威”)100%的股份。该议案已经公司董事会2013年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公司章程》该交易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点评:
公司开启补益类产品品类管理进程、进一步拓展感冒止咳类用药及胃肠用药产品。1)、公司此次拟收购“临清华威”100%的股权,能获得健脑补肾丸(口服液)、消食健胃片、外感风寒颗粒(独家品种)及清瘟解毒片等产品,从而开启补益类产品的品类管理进程、进一步丰富现有强势核心品类--“感冒止咳用药”及“胃肠道用药”的产品(“临清华威”概况见表1)。2)、OTC业务为公司医药工业贡献了超过60%的销售收入及利润,(2012年OTC实现销售收入约40亿)。3)、公司OTC业务中,感冒类用药、皮肤病用药及胃肠道用药为目前的三大支柱品类:我们预计2012年三者对公司OTC业务的收入贡献比分别约为52%、19%及29%。4)、公司现有补益类产品主要为独家品种“正天丸”,其功效为“疏风活血、通经止络”、2012年收入已经超过2亿。5)、公司此次拟收购的“临清华威”拥有的“健脑补肾丸(口服液)”功效为“改善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公司此次收购“临清华威”无疑拓展了补益类用药更多的细分领域、开启了其品类管理的进程。6)、公司此次收购获得的“消食健胃片”功效为“改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这与公司胃肠道用药品类中现有产品的功效有效区隔开、进一步拓展了该品类的产品。(“三九胃泰”用于消炎止痛、理气健胃;“气滞胃痛颗粒”用于慢性胃炎和胃脘疼痛;“温养胃舒”针对胃寒、胃热辩证实治)。7)、公司此次收购获得的“外感风寒颗粒”及“清瘟解毒片”分别针对外感风寒及时疫感冒时的清瘟解毒、咽喉肿痛,这与公司感冒止咳类用药品类中现有产品的功效形成明显差异、进一步拓展了该品类(“999感冒灵”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
补益类用药市场容量可观、增速快,公司该品类管理前景广阔。鉴于中药里的补益类用药其功效与化学药中的神经系统用药相仿、同时参照数据的可得性,我们近似以“神经系统”用药的市场情况来对补益类市场的概况进行判断。1)、根据SFDA的数据,目前我国神经系统用药市场的规模超过300亿、其中中成药占比超过35%、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近几年我国神经系统用药市场保持了超过20%的复合增速,其中中成药的复合增速超过25%。3)、我们认为此次华润三九收购天“临清华威”以丰富公司补益类用药品种、在公司历史已经积累的丰富品类管理经验及已经建立起的强大营销网络支撑下,公司该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卓越的品类管理能力推动公司OTC业务持续较快的增长。2008-2012年公司OTC业务取得了21%的复合增速,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公司于2007年确立的OTC业务“品类管理”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之下一方面老产品不断打破规模瓶颈、另一方面新产品获得较快发展。“感冒止咳类用药”方面:公司2007年首次尝试“品类管理”取得明显成效、2007-2011年复合增速达到25%、老产品“999感冒灵”成功突破2006年之前不到
5亿的规模瓶颈,年复合增速超过20%。“皮肤药方面”:2009年开启品类管理进程,其2010-2012年均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速;胃肠道用药方面:2011年开启品类规划进程、当年老产品999胃泰已经取得了超越历史的跨越式发展、新产品“气滞胃痛颗粒”及“温养胃舒”2012年的规模也分别超过1.5及1亿。
盈利预测。我们维持之前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的EPS分别为1.31、1.64及2.06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为26.5%、25.2%及25.5%,对应2013及2014年的估值为23倍、18倍;如果考虑此次“临清华威”的贡献,我们预计2013-2015年的EPS分别为1.32、1.65及2.07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为27%、25.61%及25.44%。我们维持在之前深度报告《品类管理奠定基础业绩增长蕴发新机》中对公司的整体判断:1)、独特的品类管理模式,使公司能够不断拓展细分市场,并将新品纳入公司渠道及品牌之下,实现新老产品的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13-2015年公司OTC业务仍能在过去三年23%的复合增速之后,取得16-17%的复合增长;2)、“中药注射剂”及“中药配方颗粒”是公司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两项业务,是公司的加速增长点。综合比较我们对A股主要中成药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业绩预测及其相应估值,公司目前的估值相对偏低,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建议逢低配置。
风险提示。1)、公司所使用原材料价格再次上涨。2)、三九胃泰、正天丸、参附注射液等进入基本药物或医保目录的产品面临降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