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行业主题研究:“三项”改革“四化”发展
类别:投资策略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慧敏 日期:2013-06-25
投资提示
媒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6月26日至29日审议城镇化工作报告2,针对于此,结合三中全会可能提到的宏观政策改革方向、各省市近期公告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方案,我们对1月8日报告《精细化、智能化、市民化、均等化——新型城镇化行业主题研究》重新梳理,得出结论:新型城镇化政策改革将重点围绕资金来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展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安防、医疗与健康、文化传媒将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领域。
主要理由
中金宏观组预计新型城镇化改革将重点围绕资金来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展开3:1)可能提出对预算法进行修正,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为推进城镇化提供融资渠道,而以房产税为主的财产税收入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偿还市政债的资金来源;2)三中全会可能会延续此前中小城市先于大城市放松户籍限制的思路,并且在发行地方债和基建项目批复等方面,对户籍改革较为积极的城市给予一定鼓励;3)可能尝试结合房产税改革试点将土地招拍挂制度改为零低价或低成本工地,在用地项目建成销售后逐年通过征收房产税和其他税费补偿最初的土地购置成本及开发成本,将过去土地使用费一次性收入改为未来逐年收取,但这一过程在实践中压力可能较大。
近期地方政府出台的“城镇化”规划及相关政策,验证我们之前报告的结论。2013年1月以来,山东、湖南、广东、青海等省份陆续公布了城镇化发展规划及纲要,重点强调城乡统筹、深化户籍及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镇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智慧城市等建设。同时,住建部在2013年1月推出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正在征集第二批,预计50-60个第二批试点城市将在7-8月推出,明年初还会启动第三批试点城市,最终规模将预计达到200个城市。这些规划及政策的落实完全验证我们之前报告的结论,未来城镇化将重点解决现有近4亿城镇定居型人口的城市生活需求(精细智能)和2.8亿城镇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需求(公共服务均等),中国城镇化将由过去的外延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