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国为例,1998年2月,MSCI把韩国股市权重从50%调升至100%,随后涌向韩国股市的资金将韩国股指抬升80%。另外,从1996年9月2日开始,MSCI将台股指数纳入其各项自由指数中,并从1999年8月开始,将50%比重调升至100%,2000年2月起生效。结果,截至2000年6月底,外资累计净流入金额229亿美元。
国际化是A股的必然趋势。从股权分置改革,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资本市场法制……管理层的种种努力,都是为A股走向国际创造条件。
现在,A股国际化似乎就差“临门一脚”。
是A股的巨大利好吗?
A股的国际化之路已迈出一大步,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背景下,其未来市场空间可期。不过财经评论人熊锦秋认为,市场对此还应理性对待。就目前看,A股要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还有障碍:首先,A股市场和在境外上市中概股声誉不佳;其次,A股市场对外资所有权限制还较严,国外基金要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需要假道QFII等渠道,按有关规定,单个QFII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某家公司股份总数的10%、所有QFII合计持有A股不超过某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如果A股市场还是目前这种状态,就算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也并不意味着A股市场能够有多大涨势。
国内某知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逾万亿增量资金入市就是个故事。消息出来当天,资金追捧的并不是MSCI即将纳入的权重成分股,大涨的是中小板 、创业板小盘股。”
上海一位资深量化投资专业人士指出,“A股纳入MSCI长期看是好事,但时间会非常长,至少在三五年以上。即使通过了,也有建仓期。大部分投资人把这当个事件,想赶在与MSCI指数挂钩的基金前建仓,但实际上外资也不会通过后立刻买入A股。”
而事实上,记者掌握的MSCI最新数据资料显示,以MSCI指数为bench mark(业绩标准)的全球ETF基金资产规模远没国内机构预计的那么庞大,MSCI指数基金能为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或仅为100亿美元左右。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更多的企业会在一种良性循环的体系下成长,这是A股新基因国际化的开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美股市迭创新高,特别是美国股市,金融危机前的高点也被跨越,而A股仍然在2200点的山脚下徘徊,并且还经历了连续三年“熊霸全球”的洗礼。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问题出在市场本身。如果不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休说是什么国际化,恐怕还会被国内投资者所抛弃。而A股市场要吸引全球的目光与资金,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先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当自己的腰板挺起来后,离国际化也就越来越近了。(中国经济信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