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用地最紧张,比住宅用地更紧张。过去物流最不赚钱,地方政府确实没动力。京东花了这么久拿了5000亩地,第一轮投资已经够了。电商投资每隔7年要再进行一轮,所以七年之后,京东会再有一轮投资。”刘强东说。
竞争对手也纷纷进入物流大战。今年7月,易迅全国仓储物流中心将由目前的6个扩充到16个。在上海青浦区,易迅也在建自己的“大仓”,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而且距离市区更近。更值得担忧的是马云,今年他联合郭广昌、沈国军等在相关领域内具有经验和优势的大佬推出了百亿物流计划,实现覆盖全国的“地网”。
刘强东并不担心。“物流需要时间积累优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跟有多少钱没关系,就是有一万亿,也没办法在一年内把京东物流体系建成,这不是吹牛。不是说你有钱有库房,把货放进去就可以了,运营系统管理最复杂,整个物流建起来最快也需要五年。”
沈皓瑜则说,京东从仓到配是都是自己做,现在每天包裹数当中自营占非常高的比例,他人想复制这样一个网络非常困难。真要拿出几百亿元做,能做,但唯一不能穿越的是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京东又已经跑出很远。而且建自营物流成立的前提是规模。如果订单量,订单密度不够,那么自营物流成本将非常昂贵。
竞争对手各有千秋。苏宁的物流体系比较成熟,但更适用于线下,易迅仓库位置更贴近市区,更有利于快速送货。但他们在“量”上与京东尚有不小差距。比如仓储,京东和亚马逊一样采取货物随机存储方式,易迅没有这么做,卜广齐说,“在订单量更大时随机存储才能减低成本。”
第四张牌:管理文化
刘强东说:“谁也不能打败京东,京东只有可能被自己打败。”的确,管理是一张无法与他人比较的底牌,但却是决定京东命运的一张。
过去京东的高速增长就像一辆战车。控制者刘强东有对产业的敏锐判断,也有对京东强大且无缝的控制力。但再牢固的战车也会被速度拖垮,何况进入大公司阵营的京东必须快速告别草莽期。
刘强东的作风一直在影响京东,“价值观不可能变,老实说公司的文化也就是创始人文化,价值观肯定是我的价值观。只要我不动,这个公司的价值观不可能有本质上的变化。”今天一个指令仍然能在3分钟之内通知到公司所有人,而且是当面传达。
但今天无论京东内部还是外部,格局都更复杂。2004年京东上线时只有几十人,现在有员工近3万人,近十年间员工数增长接近千倍。“企业发展到不同规模,一个公司CEO管理的风格和方式不可避免要改变。如果我要不改变,那我就是京东公司的瓶颈了。”他说。
2013年京东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调整,在企业流程和系统流程上都进行彻底梳理。系统流程梳理由京东自己进行。过去为了满足当时业务需要,京东许多部门是堆积起来的;这次梳理则需要给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预留空间。一些部门会更加细分,POP部门和团购部门被拆分,仓储部门和大家电仓储被拆成两个部门。京东同时在进行合并,对大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
去年12月份开始,京东用了三个月时间邀请第三方公司对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彻底进行梳理。现在京东正在实施文化宣讲和落地。刘强东说:“连续九年,每年新增员工都超过老员工数,这不可避免在文化上断层、稀释,甚至变形走样。”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京东开始强调对“人”的关注。过去这家公司在互联网界以严格管理著称,每周工作六天,还有许多严格到苛刻的管理细则。但在今年初的内部员工大会上,刘强东直言未来十年对自己的考核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京东人的关注,致力于员工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同时,京东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将更多时间放在公司文化建设方面,确保团队价值观统一,而非像过去90%精力都放在业务层面。
京东用人原则也悄然改变。过去几年京东的主要高管大多由外部引入,而现在刘强东更愿意培养京东出身的高管。他说,未来京东70%的高管会从内部提拔。
这种变化,一线的配送员也感受得到。过去配送员终端操作界面很不友好,需要四五个步骤,现在京东技术部门在对终端进行优化,操作步骤简化到两个。沈皓瑜说,优化用户体验不仅针对消费者,也包括京东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
在外界,用户对京东的调整也有直观感受。3月底,京东宣布启用新的短域名jd.com,使用了金属狗作为新吉祥物,尽管很多人认为京东“金属狗”是在指向“天猫”。但京东的确是在向外界展示它亲和那一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