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当前我国的城镇化仍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城市里仍有1.6亿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布局混乱,环状建设、“摊大饼”的布局,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交通拥挤、房价过高、污染加重等问题。
“日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遭遇了种种问题,如大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堵、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等,中国应引以为鉴。”日立公司总裁中西宏明表示。
经济学家吴敬琏直言,以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旧型城镇化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保守估计一些部门在造城运动中获取的土地差价在30万亿元左右,旧型城镇化难以为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也认为,未来的城镇化应避免农民失地、流离失所现象的发生,“居者有其屋是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做到了居者有其屋,中国则可以换来20-30年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也会自然消失,否则就会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面临无穷无尽的问题。”郑永年说。
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走向
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专家们普遍认为,修建更多高楼大厦不是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市民化。
“城镇化的重点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质量。”杨伟民建议,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应破除过去二元结构的旧体制,建设适应人口市民化发展趋势的财税体制和公共服务等。
中西宏明建议,要合理规划交通设施,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到城市化中来,同时还应完善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城市化,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活。”
郑永年指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将面临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在内的众多体制改革,他建议应在土地国有化的同时,允许土地使用权私有,以避免城镇化成为新一波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
ABB集团董事会主席冯恩博认为,面对城镇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建立智能城市。这一方面需要有政府决策的支持,还需要在建筑、运输、交通等各方面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