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制度突破
监管办法与"新三板"的建设息息相关,也与各地的股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有着间接的联系。
证监会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于2006年成立,并立即着手制定相关监管规章。但实际情况远比原先预料的复杂,加上近年来证监会重大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出,这部监管规章也一直没有落地。
虽然非上市公众公司长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架构,但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早已产生了一大批股东人数超过200人,但并未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股份公司。个别此类公司还采取过向非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属于非法证券活动。
此外,各地股权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有的股权交易场所开展份额交易、集中竞价等,参与投资者人数众多,存在"越界"的风险。
2006年,"新三板"以中关村园区代办股份转让的形式推出,成为全国性场外市场的前奏。但此后5年多时间,"新三板"一直局限于科技园区之内,股东人数也未突破200人"大限",实际上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并未拉开层次。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办法出台之后,"新三板"挂牌公司将可以按照相关细则申请定向发行,股东人数可以超过200人的限制。
而地方性股权交易所按照国务院38号文的规定,仍只能挂牌交易200人以下的非公众公司,且不能进行标准化拆分交易和集中竞价,也不能引入做市商。这些交易场所归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监管,证监会和派出机构仅对地方金融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协助。(第一财经日报)
创业板监管再出杀手锏 证监会设立上市公司监管二部
在创业板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之际,为了加大对创业板公司的监管,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1日表示,证监会设立上市公司监管二部,专门从事创业板监督管理,原有上市公司监管部更名为上市公司监管一部。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7月份以前,创业板推出近三年来,还没有一家公司发布过被立案调查的公告,而目前短短2个月内,就出现了三家公司被立案稽查,创业板俨然成为监管层重点关照的对象。
证 监会公布数据显示,经过三年运行,创业板市场已初具规模。创业板共有355家上市公司。另有32家公司上会并通过,正等待发行。除节后最新上市的光一科 技,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总股本为599.70亿股,流通股本232.08亿股,募集资金净额2145.63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55.79倍。(京华时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