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自贸区目标:可复制可推广(3)

www.yingfu001.com 2013-10-12 14:06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贺军称,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上海自贸区还涉及到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在设立银行方面,放宽设立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据香港媒体报道,上海银监局目前正在联系部分外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了解他们在自贸区的经营企划,可能成为自贸区成立后首批入驻区内的外资银行。还有传闻称,在自贸区内将实现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全面开放,存款利率可能开放),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等。

  刘春彦表示,历史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上海金融中心的法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强制性变迁,即在国家既有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下发展。但是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发现难以推动,因为很多权力都在“一行三会”手中,上海市政府是无能为力的。刘春彦曾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制定一部特别的法律,这部法律应当施行负面清单,现上海自贸区建设应验了当时的设想。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发展。有贸易中心才会有真正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又会促进贸易中心发展。

  贺军也强调,政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金融领域可能产生的混乱。但是,两率的双轨制以及其他的金融特殊政策,会在国内形成“双轨制”,制造出套利空间。很多实体领域可以搞“双轨制”,但在金融领域是不宜搞“双轨制”的。比如,金融领域的资金定价,难道中国要搞出两种人民币?一种是自贸区的,一种是非自贸区的?另外,金融资源的集散,也不是自贸区的边界所能禁得住的。实行双轨制后可能产生的市场扰动,令人关注。

  目前已经少有国家采取双轨制汇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汇率制度安排方面也不主张成员国采用双重汇率制度。

  样板如何推广

  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原则性批复后,其他省份羡慕不已,认为上海又获得了中央的垂青,又拿到了政策红利,于是纷纷申请类似的自贸区。

  对此,贺军认为,自贸区就是政策特区,有特殊政策,就可能有新的发展机会。地方政府对此当然很热衷,都希望获得这样的资格。地方政府的争相争取,中央会面临如何平衡的问题,给谁或不给谁都需要斟酌。

  之所以选择上海,李克强总理给出了包括自然条件、人文基础、工业产业基础和开放经验在内的四个理由。但显然,自贸区不仅关系到上海。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交的方案从一开始就强调“可复制、可推广”。

  贺军也表示,自贸区在市场开放方面具有“样板”意义,如果试点成功,今后可能在全国扩大。对本届政府来说,需要找到一些战略支点,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支点。中国东盟合作、上海自贸区,都是战略支点。

  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复制,张军告诉《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上海自身也在反思一个问题,自贸区的这些做法不能特到别人无法复制。上海自贸区必须要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被模仿的能力。

  张军表示,上海自贸区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要让上海一枝独秀,而是上海先行先试的做法能够对全国产生推广效应。上海先走一步,积累经验教训,相信很快会推广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也就是等于通过上海倒逼整个体制的改革。

  陆红军则表示,“改革到了攻坚时刻,大家都很期盼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决心很大,但也是审慎的,第一步要非常小心,现在还是打基础、抓突破口的时候,只有在28平方公里试验成功后才可能移植到其他区域。”

  同时张军建议,各个地区试验区的方案不应由中央部委来定,而应该由地方来定,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个类似上海的试验区,从整体上拉动经济。而这些试验区的布局首先取决于战略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结合各个地区和城市的区位优势、经济结构。

  力除所谓“特色”

  以前,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经常将国外规则加以改造运用于国内,冠以“中国国情”或“中国特色”,结果在具体操作上不伦不类,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规则。

  哪些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呢?从短期内来看包括三点:政府管制、国企补贴、知识产权问题。

  中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可以从政府获得补贴或者返税,这直接导致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更严重的是,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市场竞争规则的企业而言,“劣币将驱逐良币”,真正创新、有技术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得狭窄。而一些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或多或少有侵权现象。

  今后这类企业将会遇到麻烦。自贸区将遵守三项原则:严格的政府不干涉原则,严格的政府不补贴原则,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有了这些原则,作为试点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才能为中国最终加入TPP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样本。

  在张军看来,核心问题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很难,自贸区的建设里要做减法,能够明确不需要政府干预的领域应该由市场来解决。但也不可能做到政府完全退出交给市场,毕竟这个市场还不完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尤其是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会有政府规划和指导性原则来加以监管。可是问题在于政府会形成惯性,干预只会越来越强化,监管就变成行政管制。一些有风险的领域如金融领域、资本流动、人民币兑换等需要市场和市场主体共同分担。同时要有替补,如何让监管更有效。自贸区挂牌以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是未来1-2年内的重点。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早于自贸区,但是张军认为步子还不够快。上海经济总体上还是政府控制了绝大部分资本,国企国资比重比较大,短期内减持到比较低的水平操作层面上比较难。自贸区因为范围有限,在国资国企的推动上力度能有多大还不肯定。有一个想法是,虽然自贸区只有28平方公里,可能上海会用足政策,超越28平方公里,企业可以注册在自贸区内、活动在自贸区外,这样一来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国资国企比重会有比较好的帮助。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