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内容包括,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发展亚太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离岸业务、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大宗商品、文化贸易、服务外包、融资租赁、高端维修、跨境电子商务等。据此上海希望将自贸区打造成为“服务贸易创新的引导区”。
投资自由化
在扩大投资领域方面,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亮点。
来自法新社(AFP)的消息显示,上海自贸区草案中涉及19个行业的扩大开放,按照公平准入原则,暂停或者取消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这19个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行业、健康与医疗保险、融资租赁服务、航运服务、船舶运输业、增值电信业务、游戏游艺设备、文物拍卖、法律服务、资信调查公司、旅行社、人才中介服务、投资管理服务、工程设计、建筑服务、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教育培训服务、医疗服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接受《中国经济报告》采访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内可能会实行不同的外资准入政策,将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不是WTO项下的规则,WTO没有涉及外资,只是对货物贸易进行了规范。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协定(AJCEP)、韩国和印度与东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中都有投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所以TPP和TIPP可能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规则。
贺军解释道,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在一些实行对外资最惠国待遇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采用的是大陆法系,中国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三类,并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形式进行发布,监管上即所谓的“正面清单”。“正面清单”使得监管部门有机会进行事前审查,但是缺乏效率和创新。另外,采用审批制进行甄别,会形成很大的灰色地带。
而英美法系,监管上是负面清单,即“法无禁止即可”。现在暂停四部法律是在法律的执行层面,刘春彦指出,问题是如果出现了新型法律纠纷而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时候法院应该如何审理这些案件,判例法下可以通过审判来创造规则,而中国法院很难脱离现有的法律框架来创造规则。这也是光大异常交易案件后法院不知如何审理的难题。
张军坦言,“负面清单管理其实就是做减法,但是大家心里也没底,只能边学边干,或干中学,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包括中央相关部门如何适应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而清单的具体内容目前还无法得知。但根据公开信息,清单的制定面临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博弈。一方面清单名单不可能太长,否则就违背了国际通行规则,与改革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清单过短,在事后监管缺乏机制和经验的情况下,风险难以防范。
赵玉敏分析指出,中国在加入WTO时实际上使用的还是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也是WTO规则之外的一些双边或区域协议所要求的。上海目前在还在做一些准备,短期内不可能全面铺开,一些敏感领域还是会有保留,是否会把国有企业排除在试验之外还不清楚。可以先从“正面清单”入手,逐步过渡到“负面清单”管理。
金融领域破题
贺军指出,上海自贸区虽然名为自贸区,但最大的焦点则是在金融领域的突破上。
陆红军表示,自贸区要增加贸易和投资便利性的背后就是要改进金融服务,并且发达国家试图用贸易体系替代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将随着贸易体系的变化发生改变。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推动一系列的金融领域改革。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曾提到,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陆红军分析认为,自贸区内金融领域改革需突破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资本账下的兑换问题,第二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三是金融市场的创新与金融机构的发展。
贺军称,此前曾有上海将实行“汇率双轨制”的传闻,一份草案称,中国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允许在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并允许区域内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于目前中国的金融开放仍受制于一些现实条件,如法律、市场环境、部门利益等,两率(利率、汇率)的自由浮动、资本账开放等关键的改革都需要等待。自贸区如果在这些领域突破,将会形成金融改革的特区,这可能是当前国务院所希望看到的。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此前指出,将通过各个不同的产品设计和运用来体现汇率、利率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对此,陆红军分析称,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既然是试验,就会在量和质上有所规定、在风险上有所控制。一是只能在28平方公里试验成功后才可能移植到其他区域,二是不同产品和不同状态分类管理,三是每种产品的风险要有隔断墙和防火墙全面控制风险。
而对于金融改革的步骤顺序,陆红军则认为,顺序对于中国来说不是太重要。国际上也有同步交叉进行的先例,操作时是同步的,只不过每个阶段会有一个重点。金融改革带有很大的综合性,政府首先要策划好总体设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望因自贸区的成立而破题。
陆红军认为,上海自贸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突破点和关键战役。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和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和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