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樊纲:中国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至少20年才逆转(6)

www.yingfu001.com 2013-09-12 20:40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朱演铭:长期不看好中国市场

  在“拉中国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论坛上,熙可集团董事长朱演铭表示,中国政府总是刺激这个、刺激那个,不是完全的市场化。所以我们长期不看好中国市场,在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很好的竞争。比如我不能做中国移动做的事情,我们没办法跟它竞争。

  文字实录:

  朱演铭:我比较同意张维迎教授说的话,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总是刺激这个刺激那个,所以我们这个企业长期不看好中国市场,因为我们玩不来,因为我们是用市场化的方式,在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下我没办法竞争,我们不能做中国移动,没办法做你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竞争。

  朱演铭: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生意更多是国际间的生意,所以我们两头在外,在消费品市场我们两头在外,我们在全球生产,中国也生产一部分,然后向全球出口,真正做到全球化的方式。

  这当中我们做的一个生意就是果汁的生意,果汁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水平,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这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方式,这两年我们开始看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中国市场本土化时我就想我必须得去做垄断行业里的事情,如果我没有资格就没有竞争的可能性、没有竞争的基准,所以现在中国政府邀请我们到中国来做城乡统筹,做新城市化的发展,这当中我们做的很多方式都是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这当中很少,我也不去要什么政府政策的支持或推动,我觉得这是没有长期、可持续的可能性的,它可能对你这种刺激,或者对你这种支持只是一时的,而不是很长久的,所以消费更重要的还是要去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终端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你要去考虑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做我们消费的主题,在做我们的生意、业务时,关键我提出来一点是时间的消费,不要是享乐的消费,为什么是时间的消费,想想看今天,我们今天很多人住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一天要浪费四个小时在路上,等待的时间是可以大量节省下来的,这些等待的时间需要一个新的城市的设计,有机的,非常科学的进行设计,使得你等待的时间下降,而这些等待的时间一天四小时,如果乘以250天,你是工作的时间,算你250天的时间,然后再乘以40年的时间,一生要损失五年的时间,你的生命要缩小五年,这是目前的城市综合症给你带来的问题。

  马蔚华:中企出海失败率高 2011年失败率全球第一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走向全球化的中国”分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失败率还比较高,2011年中国失败率全球第一,百分之十几;第二效益比较低,百分之二十几还亏损;第三是我们的跨国经营跨国指数才14%,发达国家美国是60%几,新兴市场都有百分之三十几。

  他认为,在这个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缺少一个清晰的战略,有时候仓促出击。

  文字实录:

  主持人:

  谢谢桑切斯的反馈,你可以看到关于投资当中遇到的障碍,规则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相信这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并购当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刚才鼓掌的这位先生,待会儿他想表达的也许是对于美国在中国投资的困惑和麻烦。关于中国的资本往外走和中国全球并购问题有很多方面,接下来我想请马行长从招商银行自身的经历,以及你们所观察到的中国各个行业的公司在国际化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你这边重要的观点和分享是什么?

  马蔚华:

  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现在也有一些国际上说中国企业都是为了掠夺资源,实际上我们调查的结果,寻求市场机会的远远大于自愿性的并购,英国有一个经济学家邓宁,当人均GDP达到4750美元的时候,走出去是必然,中国过去十年并购还是挺快的,年均增长44.6%,即使去年全球下降18%,中国还增加了28%。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业面临很多的困难,阻力是很多方面的,一个是市场方面的,市场风险,一个是政治这方面的风险。

  刚才李若谷和你讨论的基本属于后者,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一个是失败率还比较高,2011年中国失败率全球第一,百分之十几。第二是效益比较低,百分之二十几还亏损,第三是我们的跨国经营跨国指数才14%,发达国家美国是60%几,新兴市场还百分之三十几呢。在这个背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有一种大了就要走出去,缺少一个清晰的战略,所以有时候仓促出击。有一年,四川有一个民营公司要收购悍马,最后失败了,这个公司都没有做国汽车,根本不知道汽车是怎么回事,李书福还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人家做国汽车,把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重大战略,结果一收购今年转亏为盈,战略不一样。第二是中国的创新,低成本的并购,结果你一低,当地很反感,低价有可能引起当地的反感。

  主持人:

  有倾销之嫌了。

  马蔚华:

  另外你也没有竞争力,第三就是刚才所说的文化的问题,对当地制度风险的认识问题,我们当初去美国建分行,我们搞了八年,我们把美国的制度搞得还很清楚,跟联储都交了朋友了,美国建代表处都批,英国随便建,所以我们开始建代表处用了五年,申分行用了三年。

  李若谷:

  没有我帮忙,到现在代表处也建不了。

  马蔚华: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