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能够承受美联储QE退出影响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缓冲,有很高的盈余,这些缓冲措施能够使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去度过美联储政策退出带来的影响。
李稻葵称,并不是每个经济体都会受到同样的打击,不会像五年前那样大家同时受到打击,要看每个经济体的基本面,比如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巴西,这些经济体的基本面还不是那么稳健,他们基本面中的缺陷会由于美联储政策的退出而被放大。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我会给你们两个人安排一场摔跤比赛,接着我们继续往下谈,下一个话题是“增长来源是什么”?
李稻葵:
我坐在正中间,我是来化解他们的争论的,五年前,整个金融世界都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受到了冲击,当然,危机的起源是美国,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我们会看到另一轮冲击波的来临,就在这儿,我们已经看到了冰山一角,那就是美联储政策的退出,我参加了杰克森的会议,我能够看到很多新兴经济体决策人眼中的恐慌,我同意朱民博士的观点,并不是每个经济体都会受到同样的打击,不会像五年前那样大家同时受到打击,要看每个经济体的基本面,比如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巴西,这些经济体的基本面还不是那么稳健,他们基本面中的缺陷会由于美联储政策的退出而被放大。
同时我们看到还有一些经济体,比如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汇储备,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缓冲,我们还有很高的盈余,这些缓冲措施能够使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去度过美联储政策退出带来的影响,所以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以后,现在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特别是新兴市场世界越来越多样化,但原动力仍然是美联储政策的退出。
张维迎:老百姓吃饭穿衣不是为了GDP数字
在“拉中国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刺激消费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奇怪,老百姓有了钱,他怎么储蓄,怎么投资是他自己的事儿,政府怎么去刺激他?我们不应该把目的和手段颠倒了,我们不应该定一个目标,7%,8%,达不到了就怎么刺激大家,似乎大家吃饭穿衣都是为了一个数字,这也是人类的弱点,我们经常糊涂了,把手段当做目标,而把目标当做手段,这是我想纠正的一个观点。
文字实录:
张维迎:目前经济学家、政府管理员,包括媒体,大家习惯从消费、投资、出口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我觉得这非常肤浅,也是非常荒谬的,它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路,或者是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的思路,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政府集权的角度来看我应该刺激什么来促进增长,这和经济最初的理论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类为什么要生产?我们是为了消费,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呢?投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就是我们今天的消费减缓一点,投资创造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力,未来有更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