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强调暂停IPO的合理性和实行财务检查的必要性的时候,笔者以为,我们也应留心其可能的负面作用。比如,若IPO暂停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市场的融资功能。沪深股市长年低迷,与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将呈下降趋势有关,与一些大盘权重股处于产能过剩行业而盈利下滑有关,更与市场流动性和外围环境有关,单靠暂停IPO,并不就能让股市脱离低迷。在暂停IPO十个月后,沪综指仍在2100点上下徘徊。所以,笔者认为,暂停IPO这样的举措,今后应慎用、少用、短用。
再比如,对财务专项检查取得的经验应内化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内化为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素质的治理,以此全方位提高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操守。假如不从这些方面下工夫,则极有可能检查一过,一切又都故态复萌。
还有,财务检查使我们更加看清了一个问题:财务指标乃上市标准的核心指标,从几个月内居然逼退了近300家公司的记录可知,这次抓财务检查抓到了牛鼻子。这为那些主张降低甚至不设上市财务指标、也不用审查的人,提供了一个反证。公司上市非但要设财务指标,而且标准还应就高不就低。
还有报道说,IPO迟迟不能恢复,是因为发行新办法在征求意见时收到了许多重大建议,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采纳这些意见,包括市值配售、储架发行等。如果报道属实,那说明管理层和市场之间对一些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今后应有意识地引导讨论发行中的一些问题。如今后审核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那什么样的信息披露才算完全充分?如何探索多样化的发行方式,可不可以取消询价定价,交由全体投资者直接申购定价?如何弱化发行人的上市冲动和多融资欲望?怎样化解新股总会在二级市场爆炒的所谓炒新情结?等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