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十个月的IPO让我们看清了多少问题?
不经意间,沪深股市IPO已暂停十个月了。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批评之声,说沪深股市行政干预太多,用行政手段对IPO关关停停不可取,同时对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对拟上市公司专项财务检查也颇有微词,认为这也不是市场化的做法,公司优劣理应由市场去挑选,呼吁管理部门放权不恋权。
去年10月管理层暂停IPO,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出现了万福生科这样在上市之前严重造假的公司,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上市当年业绩巨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公司,对投资人打击巨大,市场反应极其强烈。这促使管理层最终下定决心清理在排队过会的公司。另一个原因是大盘重心不断下移,交投清淡,大批资本抽离,呼吁给予市场休养生息时间的救市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要不要救市,在股市低迷之时要不要施以援手,在我国向来存在着激烈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出现危机或在行情十分低迷的情况下理该果断出台救市措施。另一种意见认为,股市无需救,也救不了,且成熟股市是没有救市一说的。对这两种意见,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危机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做法给出了回答,证明了后一种意见并不符合事实。股市和经济连为一体,救市就是救经济,救经济也是救市。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回忆说,他在访美时曾当面问过格林斯潘如何调控金融。格林斯潘回答,他随时都在监控股市行情,如果行情过热,反映出经济过热,那么就会考虑提高利率;如果股市过冷或低迷,就会考虑降低利率。格老这番话,意味着即使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危机,也要时时注意股市变化,依据股市的过冷过热随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至少借鉴美国的经验,在股市低迷时,采取一些必要的稳定市场的措施并无不可,而在经济和股市面临严重危机时重拳出击,高调救市也属必然。
那么财务专项检查要不要呢?当社会上一种问题带有普遍性、爆发性,成为社会突出问题时,实行专项行动就十分必要。股市自然也不例外,现在市场上对什么是行政干预,什么是市场化争论不休。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现在我们更强调简政放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政府这只手。市场化是把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但市场之外的政府发展调控经济手段,还有计划管理、法律法规、财政税收、行政执法等多种。所以,实行财务检查并非行政干预,而是行使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显然,当上市公司、中介机构造假行为集中爆发,情形恶劣,有可能摧毁投资人的信心时,对拟上市公司来一次财务专项检查就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