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蛙高空跳水光鲜难掩扩张隐忧
2012年香港恒生指数全年大涨22.9%,可惜的是这一波小牛市行情与博士蛙丝毫沾不上边。从去年3月至今,博士蛙国际停盘已近17个月,而K线图上停盘前一天大跌34.88%的一根放巨量的十字阴线,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2010年9月底,一家来自上海的儿童消费品领域的企业博士蛙,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从而领先好孩子国际1个多月,成为香港联交所首个上市的儿童消费品类企业。
博士蛙的起点是童装,其发展过程从外贸代工到贴牌生产,最终培育自有品牌,进行产业链扩张。2005年博士蛙获得华纳兄弟哈利·波特品牌的授权,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4到14岁儿童的服装及配饰产品,产品一上市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这次成功开启了博士蛙给国际品牌做授权商的道路,此后它陆续将网球王子、NBA、巴塞罗那、尤文图斯等品牌收入麾下。2007年,博士蛙看到婴童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大胆进行产业扩张,将产品从童装扩展到护肤、洗护、日用等婴童快消品行业。
扩张的结局很容易猜到,其凭借不断增长的门店数和营业额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并受到投资者热捧。然而,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博士蛙却在上市后不到18个月就遭遇停牌。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德勤因无法获得足够审计信息,质疑约3.92亿元预付款的存在性而辞任审计师。审计师的离开,揭开博士蛙内部财务冰山的一角。尽管此后博士蛙公告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就此进行调查,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给出最终调查结果,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也一直未能复牌。
其实,在财务丑闻的背后,真正让巨象止步的是其产业链长期盲目扩张后的黑洞。
也许是对婴童消费潜力的过分乐观预计,亦或许是对市场竞争者的不削一顾,博士蛙上市前后一直寻求从长三角向全中国的扩张,其规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的40%用于新零售店开设。与此同时,博士蛙产业链延伸的脚步也同样加速,2011年9月宣称要在婴童消费品的基础上,大举进军婴童娱乐、婴童教育和婴童医疗服务等全新领域,打造“中国儿童生活城市综合体”。这个婴童帝国的梦想,还未起航,就已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