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个图,从银行开始,看这个流程图,银行首先向A,A是经济体,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这个钱流到了B,B是一个储蓄者,B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把贷款提供给C,C是另外一个经济实体。绿色的B代表储蓄者,卖产品给A了,但是他自己并不去买产品,而是把钱存入银行,通过银行把钱借给C,C再用这个钱去向D买东西,D再用这个钱向A买东西,A就把钱还给银行了,于是,货币就完成了一个流程。如果不存在着储蓄和投资这么一种关系,我写的这个M1,B直接跑到C这儿去了,根本不存在储蓄存款的问题。流通中,货币的存量是多少呢?货币存量就是M1,但是现在由于B是个储蓄者,并没有把钱购买东西,把钱存在银行了,是通过银行发放贷款给C让C去买东西,这时候多了一项货币,这个货币就是存款。我们和没有储蓄者,没有投资者,没有银行的情况相比,流通中的货币就增加了,增加的是储蓄存款这一项,M2自然就大了。所以如果没有储蓄和投资这样一种关系,如果没有储蓄者把钱放在银行里,中国在流通中的货币就不会这么大。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什么呢?如果在一个发达国家,储蓄者对他的钱,一方面可以存入银行,一方面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他可以直接买东西。当他把钱用来进入资本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他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就会相对的减少,相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讲,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讲,资本市场不太发达的国家储蓄存款就会多一些。中国的M2对GDP的比,不能简单的因为M2对GDP的比比较高就说央行货币超发,央行货币是否超发,理论上讲就两个判断标准,特别是直到前不久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并不严重,就很难说是货币超发,当然了,由于资产泡沫问题,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这个问题先不讨论。
中国M2对GDP的比比较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这么几项。第一,居民储蓄率比较高,第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间接融资比例比较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金融效率比较低。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中国的M2对GDP的比比较高。所以一方面我觉得不能轻易的得出央行货币超发的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里确实存在问题,对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就今年前半年来讲,我觉得中国的货币环境可能是偏宽松了,央行制定的M2增长速度是13%,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著的超过了13%,是百分之十五点多。原来大家心里有一个新增贷款的数字,全年大致应该是九万亿,这个不是官方数字,前半年已经发出了差不多六万亿,另外关于社会融资总额等等这些数字都超出了原来我们的预期。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座的诸位学者,特别是政府官员可能会做出更好的解释。总而言之,我认为前半年可能是松了。今年前半年为了配合结构调整,央行的政策是不使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而是偏紧的,因为定了13%的M2增长速度,说明了央行的意向,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对的,但是前半年偏松,可能在6月份的时候就想紧一下,可能就会出现原来已经看到的那些问题。
总而言之,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我感觉到的,我们过去一直是希望能够控制M2的增长速度,把它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似乎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因为M2在很大问题上是内生变量,社会融资总额也是内生变量,所以我感觉中央银行似乎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当然不光是中央银行,加强、加速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以后能够把基准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样的一种调控方式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大家现在在谈中国会不会出现金融动荡,金融危机?我们也知道,在90年代,大多数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危机,现在我们对中国是否会发生债务危机也确实应该高度关注。过去有一个经济学家观察上有些问题,他过于关注某一种特定的债务,可能忘掉了整个经济的债务,实际上一个国家整个债务对GDP的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各个部门的债务对GDP的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债是非常重要的,外债也是非常重要的,债务危机的爆发没准就从一个什么环节出来了。过去在2007年的时候大家都谈全球不平衡会造成国际收支危机,美国会面临着资本流入突然停止所导致的债务危机。但实际上发生的不是这样的危机,是什么呢?是次贷危机。所以过去这20多年来债务危机的发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应该注意债务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不能对任何一个方面掉以轻心。
在最近这些年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对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临界点做了研究,我刚才我没有时间仔细讲,大致来说,债务危机可以看居民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企业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所有这些都应该分别考虑。这里是一些数字,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然这不是一致的看法,有不同意见。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非金融部门,就是公司,公司债务对GDP的比不应该超过90%,居民部门债务对GDP的比应该超过85%,公共部门债务对GDP的比85%,金融部门债务对GDP的比没有什么一致结论。总之,大家前一段一直在研究会发生债务危机的临界点,但是看来很难判断什么是临界点,而且债务危机的爆发往往是非线性的,债务危机的来临具有突发性,所以央行搞金融的人应该时时警惕。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哪些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中国企业债务、影子银行、国际收支结构存在问题,跨境资本流动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当然这只是些可能性。中国目前的债务总体情况,这都是官方数字,公共债务,含地方,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总新的数字是21万亿,居民债务是2万亿,公司债务的判断非常不一样,有人说是60万亿,有人说57万亿,有人说更小,我们把比较大的债务数字加在一起除以GDP的比是160%。这个比例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债务形势依然是可控的,中国债务对GDP的比显著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美国2008年为369%,日本更不要说了,目前仅国债一项就超过了GDP的23%,这是第一,跟那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债务应该引起我们警觉,但并没有到达跟其他国家相比那么严重的地步。第二,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中国有两万亿美元的净资产。第三,中国还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具体数字我不知道,相信李先生知道的非常清楚,我这里只是引用一个数字,一百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