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盈利模式的形成必须经过历史考验,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渠道替代,目前并不能给银行带来直接利润。”马蔚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未来可以与第三方支付合作,银行为支付平台上的客户提供贷款。”
事实上,移动支付之于银行就是鸡肋,但又必须着眼未来布局,否则将失去该渠道上的客户以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前景。“NFC手机未来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在客户、推广等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道出了银行布局移动支付的玄机,“很多业务未来也可通过手机办理,相当于是一个空中渠道。”
“4G推出后,移动支付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营销平台,盈利潜力就出来了。”招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称。据了解,招行意欲通过“移动银行 移动生活 移动支付 移动营销”四个方面的发展,打造移动金融平台。
未来很美好,现实很骨感。NFC移动支付推广的关键取决于银联“闪付”机具的铺设速度。“从产品形态上来讲,NFC芯片的安全性较高,但参与方多、产业链太长,推广成本很高也很困难。”张萌称。
央行《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卡联网POS终端为762.98万台,其中150万台支持NFC支付,也就是说只有17%的机具完成改造。银联将在前期承担大部分机具改造费用。
2012年6月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可将用户的银行卡、公交卡,及企业类、校园类等实体卡电子化,便于用户进行商户消费、公共交通系统费用支付、门禁刷卡等。
银联与中国移动合作后,各家银行不再需要一家一家地与中国移动签约,只需通过银联接入系统即可。据了解,截至目前,中行、中信、光大等9家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涉及13个电子卡应用,其他银行也正陆续接入。
而在NFC移动支付推广上,双方也有分工。银联将加快改造机具,并维护现有POS机;中国移动则计划2013年投入近百亿推动NFC产业链的发展,其中11亿用于NFC终端的普及、近60亿用于推动NFC-SWP模式SIM卡的普及,预计2013年实现1000万NFC终端销量。
大局初定:从混战到合作
中国移动与银联的此番合作,是经历长期对立后的握手言和。曾几何时,双方还为移动支付各执一个标准,争斗不休。
2012年6月,双方在上海签署《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NFC-SWP技术标准统一采用银联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结束了中国移动支付长达3年的标准之争。
此前,中国银联推出了国际市场上通用的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中国移动则自主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银联、运营商都希望通过标准确立自己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主导权。然而,由于涉及到金融和通讯两个庞大的产业链行业,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厂家和终端用户等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和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方利益博弈激烈。最终,银联的13.56MHz标准因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现存的金融基础设施兼容,略占上风。
这种较量只是移动支付市场乱局的冰山一角。
张萌表示,当前移动支付市场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三大运营商,它们有庞大的电信用户和营运网点,对手机及SIM卡主导力量非常强,优势是近场支付;二是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优势在结算;三是第三方支付厂商,支付牌照发放后,其合法地位被确立,它们在互联网运营上经验丰富,积累了较大的用户基础。“三股力量都在积极的进行用户和市场培育,抢占地盘。”
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厂商,加上产业链中的硬件生产商,都有着各自的考量和利益点。最大的争议来自银联对第三方支付的“封杀”。
2012年12月,银联印发《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银联业管委【2012】17号文件,下称17号文),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并将银联卡业务上收至总行以实现银行卡“接口”服务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和统一定价,最终推动非金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网络。
“银联因当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缺位,形成了支付宝以及其他第三方大行其道的局面,银联此举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出现在移动支付领域,以形成统一接口的垄断局面。”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称。
事实上,上述各方都有自己业务短板,任何一方都不能垄断移动支付市场;而现阶段,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方竞争远未到短兵相接的地步。摒弃争端,相互联合开创业务模式才是出路。
“移动支付涉及的产业链很长,包括手机支付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银联支付厂商、终端厂商以及各种做硬件、软件的这种配套服务商等,需要各个产业链环节的营销和配合才能够实现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张萌表示,“可喜的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而且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比如终端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银行与运营商的合作、移动支付标准的统一。”
目前,中国银联联合银行、运营商及手机制造商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工行、农行、建行等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以及多家手机制造商。
再燃战火:微信搅局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称,2013年后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央行《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移动支付1.98亿笔,金额1.1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6%。
就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搅局者,首当其冲便是微信支付。据了解,腾讯内部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即将推出的微信5.0版本将联合财付通打造微信支付平台。
“我们把基础与快捷支付的支付体验植入到微信和QQ手机版,到时候整体的体验就类似苹果的APP Store。背后再绑定一张银行卡后,想象空间很大。”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