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广汇能源股价接连受挫,15个交易日跌幅超30%,这只融资融券标杆股让融资客万分焦虑,成首个逼近爆仓的标志性案例。
广汇能源在两融市场非常活跃,融资买入量大,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有不少融资客达到了平仓警戒线。
上交所数据显示,7月10日-7月18日期间,广汇能源融资余额由48亿元降至43亿元。这是自2012年3月底以来,公司融资余额首次出现5亿元的下降。7月19日,公司股价跌停。此后,广汇能源宣布停牌筹划回购股份事宜。
广汇能源的融资余额从3月底开始大幅攀升,当时的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的14.65元(复权后),3月底融资客融资成本为14元左右,近几个月融资余额变化不大,进入7月股价单边下跌,7月2日-10日股价从13.2元一路跌至10.47元,然而,融资额却不降反升。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是新的融资客他们的融资成本也在12元左右,按7月19日9.04元的收盘价也亏损了32%左右。如果是前期融资客达到补仓“警戒线”那么很可能上述7亿元的融资额减少就是他们割肉离场的结果。
本周一(7月22日)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相关预案,因其存重大不确定性而临时停牌。一券商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公司“护盘”意图明显,意欲回购股份来提振投资者信心,同时也是解除其大股东股份质押危机的自救动作。
回购股份的利好显然来的及时,但是能否刹住接连下跌的股价,还有待市场考验,但是另外一个隐忧又浮上台面,本来就资金紧绷的广汇能源能否拿得出真金白银来回购股份,以提振信心。
或者这仅仅是一个为提振信心的象征性回购?
煤化工得失
广汇能源在转型为能源公司之前,先后剥离石材业务、露天煤炭开采以及部分房地产等非能源业务,到2012年底,公司非能源业务已全部退出。最终成为以天然气液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三大板块为核心的能源开发公司。
而重点押宝在煤化工项目上。
2012年12月5日,广汇能源公告称,哈密“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5亿方LNG(液化天然气)”煤化工项目已全面投产,且已产出合格LNG产品。
这是历时6年、投资额达到百亿的项目,也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题材。
一位投资人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广汇能源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涨了10倍左右,并成为机构眼中的白马股,煤化工故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2年12月5日,广汇能源宣布新疆哈密煤化工项目正式投产,并在201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净利润1.8亿元。
对于市场普遍质疑的该项目迟迟没有转为固定资产,涉嫌调剂业绩的说法。广汇能源在2013年1月17日对新疆煤化工项目正式实施转固。
至此,看上去,广汇能源布局的煤化工项目终于开花结果,广汇能源董事长孙广信的能源帝国梦想就要照进现实了。
但是,貌似成功的背后隐忧丛生。
今年4月6日,广汇能源“哈密煤化工项目”突发火灾,这项“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5亿立方米LNG”项目因火灾装置受损,暂停了生产。
这不由得引起投资者的担心,一位投资者表示,煤变油的安全可靠性是否有问题,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了吗?
另外,煤化工产业对于资金、技术要求非常高,耗水量高、废水排放多,需要一定的技术积淀。
在新疆当地从事煤化工十余年的一位工程师指出,“同时生产甲醇到LNG工艺线路难度较高。而哈密淖毛湖环境异常艰苦, 风刮石头跑,遍地无根草。如此环境之下广汇难以留住技术人才。”
此外,随着煤化工的热潮,行业布局高度雷同,产能过剩的隐患已经显现。
这些现实问题不仅困扰着广汇能源,投资者也颇感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