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揭密创业板暴涨、牛冠全球的深层次原因
实际业绩VS高成长神话
以2013年一季报的情况看,355家上市公司中,30家亏损,12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答卷的公司占比为43.10%。而这153家公司中,88家为2011年以来首发上市公司,也就是说接近六成比例的公司募集大量现金的时间才过去2年多时间而已,却出现如此难以置信的成绩。
3D打印、电子支付、手机游戏等诸多概念成为创业板炒作的神话,那么成长性究竟如何呢?从半年报分析,截至7月16日,佐力药业、精锻科技、银河磁体、钢研高纳发布了业绩快报。仅有佐力药业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精锻科技、银河磁体、钢研高纳净利润同比均为下降状态。其中,银河磁体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为47.54%。华平股份已经发布了沪深两市的首份半年报,业绩大幅增长。同时,35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半年报业绩预警公告。352家公司中,首次亏损的18家,继续亏损的5家,继续盈利的有18家,业绩大幅下滑的有40家,业绩大幅增长的有41家,有一定增长的有133家,有一定下降的92家,扭亏的有5家。预计半年报业绩亏损的有23家,同比下降的有132家。整体业绩基本维持一季报时的水平。
创业板公司实际的业绩状况正在对决高成长的神话,在后续半年报的陆续披露中,胜负不难判断。
强劲升势迎来巨额解禁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基本面无法找到支撑创业板持续走强的依据,那么其内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的数据,有助于发现一些线索。
从创业板限售股解禁的情况看,2010年迎来首批为531.50亿元,2011年为842.24亿元,2012年为783.17亿元。而2013年由于创业板开始迎来大量限售期为36个月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一下子暴增至2637.03亿元,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其中,在2013年上半年解禁市值为931.59亿元,而下半年为1705.44亿元,接近上半年的2倍,可谓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从公告减持情况看,2013年上半年创业板限售股解禁后减持的市值为153.63亿元,占上半年解禁市值的比例为16.50%,而2012年这一数据为13.57%。另外,多数创业板公司在首发原股东的股权结构设计上,表现为股东家数多、每家持股比例低的特点,使得“小非”们在解禁后的减持可免于强制性信息披露。也就是说,实际减持的金额要高于公告减持的数据。
2013年下半年1705.44亿元的解禁市值在各个月份的情况是:7月份124.87亿元,8月份474.70亿元,9月份391.02亿元,10月份277.00亿元,11月份130.22亿元,12月份307.63亿元。
对于创业板市场,2013年8月份、9月份不仅是年内的第一大、第二大解禁高峰,也是创业板成立以来最大的两大解禁月份。创业板强势背后的原因不言自明。
IPO改革将将拉低创业板市场定位
证监会最近一期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显示,截至2013年7月11日,在审或过会待发的企业共有746家,其中173家拟登陆上证所,311家拟登陆深交所主板或中小板,262家欲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待发创业板的公司占待发总数的35.12%。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7月12日记者会上表示,监管部门目前正在研究修改创业板首发财务条件,拟适当放宽对创新、成长型企业的财务标准,提高创业板对企业业绩暂时波动的容忍度,这将激励更多中小企业征战创业板。而IPO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对发行价格和发行家数进行干预,重点强化信息披露和保障中小投资者,将消除“三高”现象。一级市场发行定价走低,也将拉低目前高高在上的二级市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