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农发展:蛰伏过后迎接新辉煌
圣农发展 002299
研究机构:天风证券 分析师:郭敏 撰写日期:2013-06-08
有关圣农食品及宠物饲料领域拓展:
圣农食品的业务结构基本是出口、大客户(肯德基、德克士)以及国内贸易(商超渠道)各占1/3。2012年,圣农食品向日本出口鸡肉制品1.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5%。2013年度,根据圣农食品与部分出口客户签订的销售备忘录,圣农食品预计出口规模将达到1.32万吨左右;根据与部分大客户 的订单预计,对大客户2013年销售量将达到1.89吨,除了原先的日本食品、日本贸易等客户保持较高增速外,还将开拓新客户;根据圣农食品与批发、商超渠道客户签订的销售框架协议,预计2013年度国内贸易渠道可实现销售量约2万吨。预计圣农食品2013年度销售量将超过5万吨,较2012年实际销售的2.77万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圣农食品因在国内市场仍处在品牌打造、渠道开拓的阶段,因而在国内贸易的部分利润率较低。受累于此,按照2012年圣农食品的收入、利润水平,圣农食品2012年的净利润率仅7%,随着未来在鸡肉深加工领域圣农品牌的打造,圣农食品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圣农食品所向往的,未来的目标将是国内市场将会占据一半以上的比重。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预案中提到,圣农实业、富广源承诺圣农食品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净利润(扣非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7722.51万元、11070.39万元、15436.54万元,那么三年EPS分别增厚0.077元、0.11元、0.154元。
有关宠物饲料领域: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据悉该领域对鸡胸的需求量达到平均1个月1万吨,即全年12万吨的水平,而公司目前已经做到每月出货1000吨,未来计划要占据一半的市场,即每月5000吨全年6万吨的量,若能做成也将贡献近10亿元收入。且海外客户对公司货品的出价水平远高过国内平均水平,因而该快业务的拓展对公司利润贡献颇丰。
有关肉鸡产业与圣农发展:
肉鸡产业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产业。一方面是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肉鸡5周体重就能达到2公斤,国内饲料转化率最高的已经达到1.8∶1,比猪的饲料转化率高50%以上;另一方面,肉鸡的生产周期比较短,5周龄即可上市;第三,肉鸡的饲养适合集约化生产,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好。从这些角度考虑,肉鸡产业是一个低碳的产业。
我国肉鸡存栏量从1985年的13亿只增加到2011年的近90亿只,其中白羽肉鸡超过50亿只,黄羽肉鸡40亿只,鸡肉产量从1985年的11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300余万吨,年增长率在5%左右。若按每只肉鸡18-25元计算,那么我国肉鸡养殖行业的整体规模在2000亿元上下。
我国肉鸡养殖行业未来看点有三:(1) 我国肉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从中国人口规模、土地面积考虑,肉鸡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10年,如果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发展到2000~3000吨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2) 总量增长的同时我国肉鸡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近年来也在稳步提高,年出栏2000只以下及2000-9999只的出栏占比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年出栏10000只以上的出栏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占比最大的是年出栏10000-50000只。(3)尽管如此,我国肉鸡养殖的市场集中度较一些肉鸡养殖业发达的国家仍然偏低,例如美国肉鸡养殖前十强市场份额在80%左右,泰国、巴西均超过50%,而我国仅为25%左右,未来份额有望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就国内肉鸡产业生产模式来说,国内肉鸡饲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农户饲养、基地饲养、公司自养。基地是指与公司有投资、合作、委托等关系的肉鸡饲养场。
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与基地饲养的合作经营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肉鸡是否主要由企业自建饲养场饲养。采用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的企业,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整个生产过程由企业统一控制,企业投资大、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体系统一、产量稳定。在基地饲养模式中,要求公司对基地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才能确保肉鸡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农户饲养由于受到资金量的影响,在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不足,阻碍了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