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华反哺天茂
而早在“算计”天平保险之前,刘益谦就已对国华人寿的股权动了手脚,不过这次股权腾挪完全在其掌控的公司之间进行,不过是左右手之间的倒换,目的是填补天茂集团的“空”。
2000年1月起,刘益谦担任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同时是天茂集团实际控制人。2007年5月10 日,天茂集团以现金认购国华人寿发起股份5997 万元,占国华人寿注册资本3亿元的19.99%,为国华人寿的第一大发起人股东。刘益谦2009年9月起,担任国华人寿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根据天茂集团2012年9月15日的公告,该公司与国华人寿当时的第六大股东凯益实业于2012年9月14 日在上海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天茂集团以1.8元/股的价格,将所持有的国华人寿10500万股股权转让给凯益实业公司,转让后,天茂集团对国华人寿的持股比例降至13.00%,凯益实业持股比例升至14.92%。
随后,在国华人寿增资5亿元的过程中,天茂集团放弃了其认购新增股本的机会,其放弃认购的股份由凯益实业认购。因而此次国华人寿增资5亿股完成后,国华人寿总股本增加到20亿股,天茂集团持有国华人寿19500万股,占国华人寿总股本的9.75%,而凯益实业的持股比例进一步升至15.17%。
天茂集团公告称,此次放弃增资认股机会是为改善财务状况,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鉴于国华人寿连续亏损且金额较大,致使本公司因为对国华人寿按权益法核算而导致本公司也出现巨大亏损。为降低国华人寿对本公司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公司当前的资金状况和财务状况,本公司拟放弃国华人寿此次的增资。”
就在此前的2012年9月,国华人寿注册资本增加3亿元至15亿元时,天茂集团还按持股比例向国华人寿增资6000万元,这是在国华人寿成立后,其第五次增资国华人寿。悉数国华人寿成立后的六次增资过程,天茂集团在前五次均按比例出资认购相应股份。
此后,突然说怕国华人寿亏损导致自己亏损,对国华人寿的股权不是转让就是放弃认购新股,天茂集团为何突然甘愿放弃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业内认为,天茂集团此番选择减持,是刘益谦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合理”决定。
首先,通过转让,天茂集团将获得投资收益约8400万元,这可以弥补相当程度的亏损,避免连续两年亏损。事实也证明,天茂集团2012年的业绩比2011年“漂亮”许多:2012年天茂集团盈利1182万元,2011年亏损超过1.01亿元。
同时,实际上,国华人寿的六大股东均为刘益谦麾下公司,于他本人,各公司在国华人寿的排名次序孰先孰后并无大碍。
所以,以表面“牺牲”股权来实际挽救天茂集团的上市特殊身份,刘益谦的决定实为明智之举。
至于为何将所持股份选择转让给凯益实业,这多是受限于相关规定。按照《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不能超过 20%,从当时的国华人寿股东持股情况比较,只有转让给凯益实业才不至于突破上限。
当时,国华人寿六大股东的持股情况为,天茂集团20.00%、汉晟信投资19.00%、日兴康生物19.00%、合邦投资 19.00%、博伦科技15.08%、凯益实业7.92%。
可见,凯益实业当时持股比例最低,而转让股份数10500万股占国华人寿15亿股股本的比例达到7%,转让后的凯益实业持股比例为14.92%,可以保证不突破20%的上限。
刘益谦一直想复制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模式,虽未完全成功,却也收获颇丰。如在投资了国华人寿五年之后,天茂集团的股权转让仍获得80%的收益率,年复合投资收益约为16%,这一投资业绩在熊市中的资本市场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业内人士指出,天茂集团减持国华人寿的股权或许只是权宜之计,未来也不排除天茂集团重新夺回国华人寿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以便助刘益谦借最便利的平台运作资金。
天平保险和国华人寿之于刘益谦,虽然没有伯克希尔之于巴菲特那么大的空间可展示投资拳脚,但凭借刘益谦多年投资历练的敏锐性,在合规的条件下,其投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