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南下,来到江南鱼米之乡并没有让吴龙洋兴奋起来,也许是还没从求职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来到村官的工作岗位,每天吃住在村委会,除了帮着村长做事,他甚至还不知道这个岗位需要自己做点啥、自己可以做点啥。
“那时候觉得,这份工作根本不需要一个大学生来做,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足够了,没有难度。”那时,得知自己的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小有成绩,而自己却身在这个陌生的小村庄毫无起色,看不到前景,吴龙洋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是再去大城市闯闯,找找工作,还是留在这里,为全村5050名村民服务?这样的迷茫直到工作后三个月,他才恍然醒悟过来。
因为镇里有一个新项目上马,需要新增一块土地,吴龙洋所在的村不少农户面临拆迁。解读拆迁政策,讲解拆迁补偿条款以及安置办法,参与实地丈量土地,挨家挨户签订拆迁评估报告……因为是法律专业毕业,吴龙洋成为村里了解、解读拆迁条款最详尽的人。很多农户都找他询问政策,他每次都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家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家庭,特别依赖小吴。这一次,他终于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感到自己是那么的“被需要”,“那可是帮助村民办理他们家庭人生中的大事”。也就是从那段日子后,“小吴村官”这个带有溧水口音的亲切叫法,在村里传开,小吴也开始学习溧水话,借助南京市志愿者协会网络远程服务,帮村民解决家电维修、医疗、农业等问题。
创新网络招商,成了镇里“一块宝”
今年3月,小吴被借调至白马镇上的招商中心工作。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小吴开始接触招商引资工作。
在这里,小吴第一次沉下心,对自己所在村镇的地貌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好好钻研了一番。原来,他所在的溧水白马镇有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被称为“中国农业硅谷”,里面不仅集结了6家农林业研究所,4个高校实验基地,还有上万亩现代化科技农田,配套农产品加工生产链上百条。“在园区,当我第一眼见到现代化生产的农田,第一次见到黑莓、蓝莓大片果林,我就被震撼了,我就不想走了。”
小吴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食品加工厂入驻园区,扩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让投资者和我一样,能来到这里,看一眼就不想走,在这里生根发芽。”
为了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白马,小吴用多媒体手段做了一份PPT,这样投资人就可以一边参观园地,一边随手翻看PPT,聆听介绍。此外,他还提出,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形式,主动出击,寻找投资商。为此,他还书写了一份《网络招商工作汇报》,放在了白马镇党委委员张亚军的办公桌上,并主动承担网络招商的工作和微博名“白马招商中心”的管理。“我先尝试做着,请领导多提意见。”小吴的创新做法让很多前辈赞不绝口。
两个月来,网络招商已经初见成效,收到不少回音。白马镇党委委员张亚军称赞小吴是镇上“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