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荐股 > 正文

风投“涉水”:寻找下一个“碧水源”(2)

www.yingfu001.com 2013-05-18 15:40 21世纪经济报道我要评论

  “水价因地而异,国有企业先跑马圈地,已经占据了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支撑高水价的一线城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对本报表示,PE/VC向二三线城市甚至中小城镇找市场,既是机遇所在,也是应时之举。

  “细分市场的存在肯定毋庸置疑,”徐政军指出,“但是不得不说,买方的资质、财力和信用因素决定了项目运营的收益。城市规模越小,支付能力越糟糕。”黄河亦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政府付款不及时的担忧,“不是说他们不付款,但拖一年半载,都令小企业难以承受”。

  受此影响,多家PE/VC都对市政污水处理的投资保持了审慎的态度。胡斌表示,英菲尼迪不投受水价波动直接影响的BOT项目;而北极光更是没有投资任何一家涉足市政水务运营的公司。

  而工业污水处理端更需要仰仗政府监管的力度。“从严格意义上看,环保投资非但不会对企业产生效益,甚至会增加成本”,徐政军说。据《南方周末》报道,按照我国现行的水价政策,“企业更愿意自己处理后直排天然水体,这样只缴纳0.13元/吨的污水排污费,而纳入管网交给污水厂处理,则需支付工业污水处理费1.28元/吨”。

  在此情况下,如果政府监管缺位,企业层面的合规排放将很难执行。“市场很现实,我不认为大家能有多大的自觉性”,徐政军对此不甚乐观。

  另一个陷阱来自市场参与者自发构建的竞争生态。徐政军认为,水处理行业有过热之嫌,比如工业废水领域,同质化竞争普遍,“核心材料是买的,技术集成也未达成”。

  而凭借技术突入市政水处理产业链的公司,又要面对订单始终掌握在工程公司手中的现实局面。“压款非常厉害”,徐政军说道,有的公司为了资金周转不断募资,一旦缺乏融资能力,企业的前景将岌岌可危。

  针对一系列风险和障碍,PE/VC机构各自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案。比如,纪源资本将风控的重点落在业务模式、资金、收费、技术、管理五大变量的可持续性判定上。

  收费问题外,于立峰强调,“逐单的工程类生意,持续经营的能力缺乏足够保障,对投资人来说心里没底”。而管理是最后的重点。他指出,建设部分往往更受重视,后续的运营管理则容易缺乏具体思路和可行的制度标准。

  污水处理行业的资本、周期特性,也使VC/PE们望而却步。,投中分析报告指出,污水处理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和显著的沉淀成本特征,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总投资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

  漫长的周期和流程,给存续期短的PE/VC基金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徐政军表示,相比存续期较长、LP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的长线投资更有压力,“在此机制下,必然要考虑投资周期与企业成长周期的匹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基金不能做水处理的早期投资。徐政军认为,平抑早期投资风险的关键在于退出渠道的多元,并购同样可以作为主退出渠道,青云的人民币基金因此得以参与了更多的早期项目。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