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把原因之一归结为持有股份的员工不愿意,“下面没有人推着我上市,因为上市他们这些股东就要全退出来,上市只能有50个股东。”宗庆后称,已经有很多投行找过他了,“高盛最近还在找我,但我不需要上市,我有钱。”一位娃哈哈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娃哈哈不上市,一部分原因,是倘若上市成功,宗庆后就无法像现在这样掌控公司了,“你能想象皇帝成为一间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吗?”
宗庆后说,娃哈哈最有价值的,是人,是“员工队伍,包括经销商的队伍,”他的口气透露出一股来自《毛泽东选集》的味道,在浙江农村的15年间,他几乎将这套书翻烂了,他的思想资源,有一半来自于《毛选》,“有了人,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
除了人,对于宗庆后本人和娃哈哈来说,最宝贵、最不能浪费的资源,是时间。
宗庆后已经今年68岁,头发有些稀疏,但精神不错,看上去当然不像杂志封面上那么年轻,但也不比实际年龄更老,没有显示出精力下降的征兆。不过,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会叮嘱来访者,不要问关于身体或健康方面的问题。
宗庆后不承认娃哈哈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我再干几个十年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他反问记者,又像是自问。
这个世界的微妙之处在于,未来充满了变化,没有两个一秒是完全相同的。过去的25年和未来的25年,长度相同,但内容上有可能天翻地覆。
宗庆后曾经在公开场合数次声称,不建议年轻人创业,因为自己所处的那个充满机会的短缺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复制自己的成功之路。
那么,在未来的二十五年中,娃哈哈还能复制自己的成功吗?宗庆后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吗?或者说,即将到来的时代,还能是属于宗庆后的时代吗?
宗庆后自己的答案当然是“能”。和一般人想象不同,他认为自己“善变”。
“如果感觉一个产品开发不成功,我马上就变了,”宗庆后拿产品举例子,“比如有段时间我开发产品太多了,没有集中精力去打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打不响,结果花了很多钱去投这个产品,增长比例也比较低,我就放弃了,然后重点打某一个。”
产品创新自然是“善变”的最好体现。快消品领域很难出现革命性的产品,宗庆后对娃哈哈在产品研发上的要求是“领先半步”。
走进李言郡的办公室,与隔壁办公室相邻的窗台上,摆满了娃哈哈的各种产品,其中许多是还在研发中的样品。饮料行业,消费者的需求既多变又多样,为满足这些需求,娃哈哈的新产品研发从未间断过。
1...345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