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有无必要 有家长愿意花钱买见识
“游学”费用高昂,已是不争的事实。送孩子“出国游学”到底有没有必要?出国一趟到底能学到什么?
“儿子去年出国‘游学’后,回来后懂事了不少,尤其表现在文明礼仪方面。”42岁的万女士说,走在大街上,儿子不再随便扔垃圾;上手扶电梯时,很自觉地靠右边站,说这是英国的文明礼仪,将左侧留给有需要的人。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价值不大。去年,何先生给女儿报了美国“游学”团,本来想着让读高一的女儿长长见识,结果“游学”之旅却成了购物之旅。“没发现女儿在英语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也没有对英语萌发强烈的兴趣。携带的八千块钱花得一分不剩,化妆品、衣服等各种给亲戚朋友的小礼物倒是买了不少。”
记者随机调查了15位已报游学团的家长,6位明确表示“游学”是为给留学打前哨,让孩子多一些选择;4位表示纯属让孩子出国玩一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5位表示是听闻“游学”火热,禁不住孩子的要求,从而报名。
游学不可盲目跟风 专家建议量力而行
启德教育国际游学项目资深专家表示,对于送孩子参加国外“游学”,家长不要盲目跟风。鉴于“游学”的费用高昂,“游学”应在家庭经济条件承受得起以及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选择适合自身的路线。
“游学”固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对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想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开阔孩子眼界,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并非一定要花大价钱去国外“游学”。若想通过参加十几天“游学”,提高英语水平或者获取部分国外课堂的知识,估计很难实现。
此外,孩子自身的性格和能力也很关键。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或者年龄太小,人际交往有困难,也不宜过早脱离父母“出国游学”。家长应引导孩子以开心、放松的心态去参加“游学”,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去看待新事物,同时用包容的心去看文化差异。只有当孩子全身心投入“体验”的时候,才有丰富的收获。
再者,出门在外,安全等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小视。建议家长们在挑选“游学”机构时,要注意选择具备合法资质、受教育部认可、有多年“游学”经验、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切勿轻信无资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的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