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还没收盘,我就知道一波强有力的反弹已经展开。”昨日,成都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收盘后发出感叹,“之所以如此肯定,主要是因为发改委一系列 基建 项目的上马,将整个工程机械板块轰出了全垒打。眼睁睁看着三一、徐工、中联等机械股纷纷涨停,水泥股也是全线飙升,简直就是2008年10月份‘四万亿’ 行情的翻版。”
2008年10月,沪指从6124点跌至1664点之后,随着“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大盘走出了一轮跨年度的 翻番行 情,到2009年8月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展开,股指才在3478点见顶回落。如果说,昨日的超级长阳线,正式宣告4年后新一轮中级反弹行情的开始,那么,这 一轮反弹能否与当年的“四万亿”行情相提并论?我们不妨就此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对比。
宏观经济对比
经济筑底或难现V型反转
本周,上证指数在周三跌至2029.05点之后,终于在周五迎来放量反弹,这足以让人相信,2029点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较长期的底部。而这一点位,也很容易让人想到2008年上证指在经过超级熊市之后,与1664点见到的低点。
就 股市行情比较,首先就是两个不同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差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论是2012年,还是2008年,实际上宏观经济都处于十分不利 的局面。正是由于经济的持续恶化,也才使得股市持续处于熊市阶段。那么,目前我国所处经济形势和2008年相比,是否具有可比性?
2008年:危机后GDP“V”型反转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回落,更主要的还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日益趋严,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海外需求的大幅萎缩,使得当时我国宏观经济重要支柱出口出现严重萎缩。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我国GDP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见顶回落。
官 方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绝对值达8.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4.2%。进入2008年之后,呈现明显下降趋 势。2008年一季度,由于季节因素,该季GDP绝对值为6.63万亿,同比增长11.30%。接下来的三个季度,GDP同比增幅逐季回落,2008年第 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为6.8%,全年GDP同比增速9.6%。
然而,尽管上证指数已经于2008年10月见底,但宏观经济直 到 2009年一季度才真正见底。当时,GDP同比增速回落至6.61%这一罕见的低点后,才最终触底反弹。接下来,在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同时配合 持续货币宽松政策,2009年GDP逐渐反弹。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四季度GDP增幅重新回到两位数,达10.7%。
2012年:经济“L”型见底是最大担忧
应 该说2008年在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V型反转。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完成了当时“保八”的任务,也为2009年A股市场的行情奠定了 宏观基础。那么,2012年,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严峻考验,GDP同比增速究竟将以何种方式见底,始终困扰着市场。
2010 年,我国经济呈现复苏趋势,该年GDP同比增速达到10.4%。然而,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也再次出现回落。2011年四个季 度,GDP增速逐季递减,最终全年GDP同比增长9.2%。进入2012年,宏观经济进一步下行,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上半年回落至 7.8%。如此不利的局面,引发了整个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今年第三季度,经济究竟能否见底,如果见底,会是持续低位运行,还是V型反转?
申 银万国的分析师凌鹏指出,今年7月,工业增加值下滑至9.2%、出口仅1%,比4月份还差,给三季度的GDP蒙上阴影。8月份的数据也不好,汇丰PMI预 览值下滑至47.8,8月上旬和中旬的发电量增速分别为2.7%和0.3%,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三季度的GDP比二季度更差。
申银 万国的 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指出,从当前面临的困境看,更像1998年至2002年那段时期,经济触底后并没有回升,而是在底部持续了近5年时间。当时经济呈 现L型走势,即连续5年GDP都在7%到8%之间徘徊(老的统计口径),一直到2003年入世效应和住房商品化效应显现才走了出来。
李慧勇认为,本轮调整从2007年开始,到目前已经完成了L型的 “一竖”,2012年开始则是L型的 “一横”。这一次,中国调整也恰逢外围经济困难重重,全球经济都需要新增长动力,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可能也需要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