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市场延续了前日尾盘反弹趋势,但两市合计成交不足1200亿元的量能,特别是沪指仅500亿元出头的成交量,将制约股指进一步向上的空间。我们认为,虽然在经济和政策出现共振前,市场难以产生趋势性机会,但偏暖的消息面、连续走强的外围市场,及连续下跌导致的技术面超卖,将共同促使短线反弹的延续。
政策对流动性影响偏暖
一方面,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有关负责人周一就市场较为关注的转融通事项进行表态,显示出管理层对市场的维稳态度,消除了之前对转融通或带来做空新方式的担忧。同时,预计转融资有望释放1200亿资金,在市场低迷之际率先推出转融资将对提振市场信心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政策的放松,审批明显提速,年内已新增41家,且仅上月QFII就新开设23个A股账户。这些新动向均有望给二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8月上半月四大行新增信贷超出上月200多亿元,达到700亿元左右的水平。四大行整体投放节奏相对加快,有利于纾缓市场对资金投放偏紧的忧虑。
多因素预示经济筑底
近几周陆续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大部分低于预期,导致市场被悲观情绪左右,进而引发二级市场连续阴跌。但若深度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指标仍显现出积极的一面。其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去年翘尾因素所致,而CPI若从翘尾因素与新涨价因素来看,则已出现上涨迹象。根据历史经验,CI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同步见底,或预示着经济见底在即。
同时,受悲观预期影响企业去库存加速,拖累了工业生产及利润的增长,不过部分下游行业利润已初现底部迹象。其中,消费品行业1到6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16.6%,子行业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已连续4个月回升,而农副食品、纺织服装利润增速下滑都在趋缓;资本品行业利润增速下滑也继续放缓,子行业仪器仪表利润连续3个月正增长并且增速回升,而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利润同比下滑放缓。不过,原材料及采矿类行业利润增长呈现急剧恶化状态。从利润增减的结构性变化,我们也发现产业结构转型正在实体经济中初现成效,这也预示着当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后,以消费、服务、新技术等为主的更为健康的新经济增长引擎所对应的结构性品种将成为带动A股市场筑底反弹的主力军。
把握短线交易性机会
就二级市场看,近期值得关注的一个盘面特征是各指数走势分化明显。自5月初调整以来,沪综指一路下行,并在周一跌破2100点且创下三年多以来的新低,阶段跌幅13.65%;沪深300指数跌幅更大,高达14.48%;表现相对较好的深成指跌幅有限,为8.6%;但期间中小板指数仅下跌7.7%;而创业板指数则是逆势上扬,最多上涨了7.1%。我们认为,创业板指数相左于大盘表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该指数自去年到今年年初经历了一轮跌幅超35%的持续调整,板块风险与估值泡沫提前于主板获得释放;另一方面,创业板中的上市公司多为高新技术类的创新型企业,其更符合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继而在大浪淘沙后被市场认同了投资价值。从已公布中报的216家创业板公司来看,仅3家公司每股收益为负,而同比实现增长或持平的也占到一半。同时,较小的股本也符合非主流资金的操盘要求,故创业板整体走势特立独行。其突出表现也暗合了新经济增长引擎对应的板块或将带动二级市场筑底反弹一说。
操作上,投资者可适当把握短线的交易性机会,重点关注包括文化传媒、农林牧渔等近期表现强势板块,及底部形态较好的超跌股。
机构来源:西部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