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0日,中诚信托向“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公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由于产品即将于2014年1月31日到期,规模达30亿元,加上所投资的煤企实际控制人因民间借贷出事被警方控制,最终能否兑付不容乐观。
作为托管方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态度也较为明确,即拒绝为该项目“兜底”。工行相关人士透露,相关各方的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正在研究讨论解决方案。”
同属中诚信托、成立规模达到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也出现了类似的困境。同一天,中诚信托宣布,2号产品不能按10.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兑付当期信托净收益总额,其信托专户内余额仅剩约6722万元。资料显示,该产品将于2014年7月到期。
众多专家表示,相比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虽然不是最大的风险,可一旦泛滥,会放大流动性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因素是导致今年违约事件爆发的一个助力。违约事件的出现表明了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某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债基经理表示,“存量资金将依然不注重风险,中央‘盘活存量资金’的目标也就没法实现。”
当前房地产信托也出现违约事件,但其融资规模增长势头丝毫不减。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高达8942亿元,占据整个信托业融资规模的9.33%,与今年二季度末相比,环比增长了0.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