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方债审计结果好于预期 卖地够偿还(8)

  地方债务风险在于汹涌的增量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接下来能否控制住汹涌的增量。在地方债务年均增长接近20%之际,再也没有理由不遏制住未来两年的新增债务膨胀速度。

  昨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最新的地方债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20.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0.89万亿元。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昨日发布的公告提出了这一问题。与2011年的审计结果相比,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增加38679.54 亿元,年均增长19.97%。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年均分别增长14.41%、17.36%和26.59%。

  面对如此的快速增幅,各界虽对总量并不觉过于超出预期,但对于过快的增长速度还基本都是忧心忡忡。而中央政府债务增长则较为缓慢,2013年6月末,中央政府性债务比2012年末增长4.2%,而与之对应的半年时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12.6%,是中央政府的三倍。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接下来能否控制住汹涌的增量。

  在7月份,李克强总理曾把“控风险”与“稳增长”相并列,并与“调结构、促改革”一起,成为“统筹实策”的一部分。

  “控风险”的核心是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且两者的关系是缠绕在一起的。在地方债务年均增长接近20%之际,再也没有理由不遏制住未来两年的新增债务膨胀速度。

  这两年多,地方债务增势如此凶猛,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未变,地方政府投资占据了GDP的大头,“铁公基”、钢铁石化、房地产等稳增长项目,始终是政府的心头肉。

  当然,此次银行贷款在地方债务中的占比,尽管依然占据56%的主导地位,但和2010年末第一次摸底相比下降了22.5%,足以为接下来的“控风险”指明了方向。可以进一步采取市场化的办法,让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更多地呈现多元化趋势。把银行逐步从地方债务风险中剥离,这也有助于适时大刀阔斧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与此同时,除了银行贷款,和地方债务相关的企业债券、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也都是风险之源。“控风险”之际,还需密切关注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情况,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当然,剥离银行的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控,都不过是治标之策。着眼于未来五年,控制地方债务快速飙升的根本之计,还是得让经济转型升级“动真格”。否则,第三次全国摸底地方政府债务的时候,目前近11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可能继续攀升。(新京报)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