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成功“奔月”
嫦娥三号12月2日成功“奔月”,浩瀚太空将再次见证“中国创造”的力量。据悉,嫦娥三号在六个方面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中国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嫦娥三号12月2日“奔月”,A股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有望集体暴涨。除了关注轴研科技、银河投资等前期大涨的龙头股外,还可关注在市场仍未表现的概念股,例如太钢不锈。
统计显示,目前有5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供货嫦娥三号,轴研科技、银河投资、东方钽业、太钢不锈、奥普光电均是在投资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为嫦娥三号供货。
除此之外,中核科技(核电池由中核集团研发,其为上市公司中核科技的大股东)、航天机电、航天电子、航空动力、龙溪股份、北斗星通、蓝星新材、华工科技等8只个股亦是“嫦娥”概念股。
从市场表现来看,轴研科技(57.21%)、奥普光电(40.69%)、银河投资(38.43%)、航天电子(34.37%)、航空动力(28.72%)、蓝星新材(17.03%)、东方钽业(14.30%)、北斗星通(12.79%)、中核科技(12.40%)、华工科技(11.42%)、航天机电(9.93%)、太钢不锈(6.18%)等“嫦娥”概念股11月份累计实现上涨。其中,太钢不锈11月份的累计涨幅仅6.18%,上周五每股报2.75元,公司于11月28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证实,公司产品有用于嫦娥三号。
从资金流向来看,航天电子(55680.83万元)、航空动力(38715.12万元)、轴研科技(11977.33万元)、银河投资(10822.07万元)、龙溪股份(10791.62万元)、东方钽业(5273.89万元)、北斗星通(1491.63万元)、蓝星新材(1006.32万元)、太钢不锈(940.43万元)、奥普光电(865.91万元)、华工科技(293.83万元)等“嫦娥”概念股11月份累计实现资金净流入。(证券日报)
军工股2014有望继续表现 首选业绩优良龙头股
【政策明确】
三中全会后利好政策频出: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决定》中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多个加速改革的条款、通用航空放松管制政策的出台、东海防空识别器的划设等等。我们认为未来进一步细化的政策和措施还有望跟进。
【事件催化】
据报道,2013年11月28日,日本自卫队飞机在未经通报的情况下闯入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我们认为这是日本对中国新设防空识别区的一种试探。除了地面预警雷达以及机载雷达进行探测跟踪外,由于探测跟踪识别外,需要对飞机的飞行目的进行判断,并进行取证,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侦察探测装备采购有望提速。
【巨丰观点】
回顾2013,呈现3大趋势:1、公司业绩增长加速,尤其以航空制造子行业最为明显,包括收入的加速和利润率的改善;2、资本运作"破冰",尤其是军品总装注入和科研院所改制是重点方向;3、军贸取得突破,以红旗9导弹和L-15教练机为代表。展望2014,3大子领域有望获更快增长:1、海军装备,是目前4个主要领域(海军、航空、航天、兵器)中增速最快的;2、直升机,需求增长迅速,目前以军事/准军事/政府性质需求为主,但通用航空市场有望启动;3、北斗导航,二代一期卫星部署完成后开始启动,未来5年300亿元市场规模,14-15年有望成加速增长期。在基本面改善、资本运作加速、利好政策频出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2014有望继续表现。
【投资主线】
首先,可以选择业绩扎实、潜在资产注入空间较大的龙头公司;其次,直升机与通用航空产业链相关公司;再次,北斗导航产业链相关公司;最后,部分拥有军品业务的非军工体系内优质上市公司。
【受益个股】
中航电子、中国卫星、航空动力、哈飞股份、中国重工、高德红外、大立科技、航天长峰、奥普光电。
中航电子(600372)
公司作为航电平台地位确定。公司2011年完成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已经由原来的汽车业务ST昌河变身为航空机载电子业务的中航电子。中航工业"五化、万亿"战略下,可以预期未来航电系统整体上市将会是公司机载电子业务研发、制造实力又一次的升华。
国防信息化提升机载电子需求,未来力争民用航空制造市场。不断更新的军用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军机的整体性能,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成本占军用飞机总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公司军用航电系统业务约占公司收入65%以上,是国内军机机载电子设备最主要的供应商,军品增长主要来源于"一代平台几代航电"的需求和全军工领域的开拓。民用航电系统成本约占大飞机成本30%,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年民用飞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5年国产C919系列飞机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将达到2,355架市场量。尽管目前公司民用航电业务尚少,但包括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将力争占领民用航空市场的一席之地。今年完成3家公司收购显示公司推进整合的持续性。今年公司完成了现金收购青云航电、苏州长风、东方仪器3家公司股权。按照公告审计后数据,青云、长风和东方12年净利润合计为1.29亿,大约能增厚公司业绩约26%,今年3季报已经完成合并。
中国卫星(600118)
国内卫星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卫星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卫星研制(小型、微小型卫星)和卫星应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运营服务等),且在多数业务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垄断的地位,将是中国卫星产业长期发展的最重要受益者。
北斗导航"国家队",驱动公司业绩加速增长:随着2012年北斗导航二代一期16颗卫星部署完毕,北斗应用产品市场的爆发具备了现实条件。我们预测未来5年中国内对北斗应用产品需求总额有望超过300亿元(主要来自以国防为代表的特种领域),其中14-15年将是重要的加速期。中国卫星处于北斗导航产业"国家队"地位,受益确定性高,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5%-30%。目前公司北斗相关业务占总收入比在10%左右,15-16年这一数字有望上升至20%左右,是驱动公司未来2-3年业绩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小卫星研制主业稳定增长:该业务为公司的传统主业,目前仍占到总收入的50%左右。考虑到卫星轻量化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小卫星的发射数量未来仍有上升空间。公司小卫星制造业务当前生产任务饱满,考虑到按工作量进度阶段确认收入的方式,我们认为该业务未来3年年均收入增速将在10%-15%。
潜在资产注入空间值得关注:公司的大股东航天科技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主要的空间技术、空间航天器(卫星、飞船等)、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制基地,除中国卫星上市公司外,五院还拥有以事业部、研究所为代表的非上市优质资产。从2012年以来的政策动向,我们认为国内军工科研院所的转制改革有望在14-15年加速,中国卫星有望成为这一趋势重要的受益者。
航空动力(600893)
1)公司1-9月业绩稳定增长,Q3单季业绩略有下滑属季节性波动,不影响公司全年稳定增长。Q3单季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038.9万,较去年同期有14.5%的下滑,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发动机产品季节性交付导致的波动,并不影响公司全年业绩增长,2012Q3,公司交付了部分应该在2012Q2交付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同比基值较高,航空发动机产业全年稳定增长,我们预测,公司航空发动机产品在四季度交付的比例较大,随着发动机整机交付数量的增加,毛利率水平从年中的高水平逐步向正常值回归;我们预计,公司非航空产业全年大幅增长,非航产品高增速的延续也是前三季业绩总体稳定增长的重要贡献点,公司重点发力非航空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延续。我们预计,公司全年营收小幅增长,净利润增速约12-15%。
资产注入进展良好,预计今年不会并表公司6月中旬发布公告拟收购黎明、南方等7家公司的资产,将打造成为我国发动机整机研制的唯一平台,有望大幅提高公司实力和业绩。目前公司重组涉及的审计及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履行相关审批备案程序,我们认为本次重组获批通过是大概率事件,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我们判断,公司在2013年度内较难完成资产注入的全部手续,2014年实现财务并表是大概率事件。
关注政策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机遇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逐步加大,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有望近期出台,公司作为国内发动机产业的龙头公司,有望分享高于行业平均的收益,关注由此带来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