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重磅传闻来袭或将震动股市 程定华:A股短期没大行情

www.yingfu001.com 2013-11-26 07:04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本文导读===

  重磅传闻】“9号文”或出台 整治银行同业冲击流动性
               
               

   【空头凶猛】

   【券商观点】
               

   ===全文阅读===

  “9号文”或出台 整治银行同业冲击流动性

  悬在银行头上的新一柄监管利剑或将出鞘。银监会有关部门起草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已经成形,并于11月上报银监会决策层,有望在近期获批,并于2014年2月开始执行。

  监管缺位催生同业蓬勃

  银行同业业务原本是商业银行为了解决短期流动性相互发生的

  拆借行为。然而,该项业务近年来正在逐渐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业务对象从最初的商业银行之间逐步发展至证券、基金、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也从同业拆借衍生出花样繁多的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业务。由于业务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在存贷比指标的硬约束下,银行只能将资产负债表内资产搬出表外,这样就不用计提拨备。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11.6万亿元,占上市银行总资产比例近13%,而在2010年底时该项资产占比仅为7.8%。按13%的比例估算,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同业资产规模接近20万亿。

  同业业务在货币创造中的占比也在上升。今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广义货币M2占比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与此同时,同业业务频繁地进出资产负债表,致使货币供应量忽上忽下。比如,6月份M2增速较5月下降了1.8个百分点,同业业务大幅收缩是主要原因。这显然给货币当局决策造成困扰。

  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归根结底在于金融监管的缺位。其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严重、虚增存款规模等问题,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绕开监管。同时,同业业务也对银行传统业务带来冲击,以理财、信托等产品高于存款利率的优势,显著分流了部分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使得存款增长压力显著加大。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巡视员方星海本周在《财经》年会表示,“中国相当一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大概80%的资金来源是理财产品、银行间市场拆借以及同业存款,仅有20%左右是来自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存款”。银行通过扩大同业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拆短投长方式,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将自身推向流动性危机的泥潭。今年6月的“钱荒”则是最好的印证。

  监管利剑将出鞘

  伴随着理财产品利率上升以及本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隔夜利率的飙涨,进而推动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而与之相关的资产配置产生的利率覆盖不了资金的利息成本,加之同业负债期限普遍较短。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去杠杆将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而高悬在上的银监会有关部门起草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9号文),正是让银行业去杠杆化的脚步将从挤压同业业务水分开始。

  据媒体报道,上述《办法》除了对合同签订、业务期限、会计核算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定,还明确叫停诸多灰色操作手法,还要求还原“类信贷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其真实风险。禁止同业代付业务和买入返售业务中,正回购方将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要求商业银行将同业融资业务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计算资本和拨备。

  分析人士指出,预期银行将缩减买入返售业务,释放同业现金流,并将令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标准化的债权资产,由于非标债权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的同业资产收益率,从而致使部分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降低。特别是买入返售类业务在同业资产利息收入中贡献较大的上市银行,比如占比最高的兴业银行。此外,对非标资产计提拨备准备金,将增加贷款减值损失,增加费用扣除项减少净利润。莫尼塔分析师马昀认为,如果对商业银行持有的非标资产计提拨备,即使对拨备的要求低于贷款2.5%的拨贷比,则静态估算拨备的要求也会对行业平均盈利造成5%~6%的影响。

  与此同时,同业业务治理将造成明显的流动性压力。东方证券分析指出,粗估目前信托受益权类买入返售业务规模约在1万亿左右,若该模式完全退出,则意味着下一年的有效信贷投放将减少一万亿,从而降低有效信贷增速1.33个百分点。

  在目前疲弱的经济形势和流动性偏紧的大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同业业务固然需要规范,但同业业务监管法规过于严格的可能性不大,或者通过进一步开放资产证券化口子来疏导中国银行业被高度压制的相关需求,并对上述政策做出对冲。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已由国开行发行“2013年第一期开元铁路专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拉开。(证券市场红周刊 刘锋)

  经济:融资渠道受压缩,短期利空

  “9号文”压缩的非标资产,正是当前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周文渊表示,“9号文”出台后,实体经济原有的信用融资渠道被收窄,只能转向其他融资方式,一方面信用风险加大,另一方面融资成本也会上升。

  不过他也表示,随着各种绕开监管的金融创新出炉,“9号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弱,长期看影响趋无。

  华融证券研究部马兹晖指出,“9号文”的初衷,是那些被限制的项目行业,不要继续占用太多金融资源,银行的隐性担保减弱,让高风险投资者自担风险,对实体经济不会形成持久的不利影响。

  此前监管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破除“唯GDP论”,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一连串改革措施出台,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由单纯的GDP增速考核转向降低系统性风险的调结构降杠杆。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此前表示,中国已由“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阿斯达克)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