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腹膜透析市场迎十倍增长空间
湘财证券认为,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100万人,每年增长8%。2009年底透析登记的病人只有17万人左右,实际估计约23万人左右,腹透病人为2.6万人左右。
据悉,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手段有肾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由于肾脏供体有限,移植比例不高。国内透析治疗主要以血液透析为主,腹膜透析仅占11%。而腹膜透析有以下几大优势:其一,相关医疗费用低于血液透析;其二,总体生存率不亚于血液透析,由于保存残余肾功能,前两年生存率甚至更高;其三,患者生活质量高;其四,无需血液透析机,更适合广大农村地区推广。
目前,香港地区就采取“腹膜透析优先”的原则,只有不适合做腹膜透析的患者才能进行血透治疗,这使得香港腹膜透析比例高达80%以上。同时,泰国政府自2008年开始实施“腹透首选”政策以来,选择腹透和血透的病人的比例接近1:1。业内人士表示,优先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有利于控制相关医药费用支出,也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腹膜透析市场的规模还较小,主要原因是目前全国仅有不到400家腹膜透析中心,只有血透中心数量的十分之一,腹透治疗患者人数占比仅为7%左右。2011年国内腹膜透析市场规模大约在12亿左右,同比增速超过20%。
然而,大范围推广腹膜透析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县级医院和一些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开展腹膜透析的能力。随着未来治疗方案规范化和技术普及程度提升,腹透易于操作、价格低廉(腹透费用约为5-6万/年,而血透需要6-10万/年)等优势更适用于基层患者就近治疗,并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卫生部组织制定下发了《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保证了服务流程标准化。此外,政府已将腹膜透析液列入新版基药目录中,并规定计入耗材收费,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腹透服务,降低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进而达到卫生部门的评审指标。
有分析人士对腹膜透析的渗透率对应的市场规模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在国内救治率将达到1000 PMP的假设下,腹膜透析渗透率的悲观、中性和乐观假设分别为20%、30%和40%。也就是说,即使在悲观假设下,我国的腹膜透析市场仍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