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周彦武:实体经济被金融业抽血抽到快死亡(6)

www.yingfu001.com 2013-10-25 14:31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近期,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再次呼吁中国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下,全国逾30城欲斥巨资重建古城。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导向。中国的投资消费结构已经高度失衡,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其他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为25:75,中国2011年为49.2:48.2(其余2.6个百分点为净出口)。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政府投资最终也应为消费服务的。不能指向消费的投资,其建设的目的值得怀疑。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重复建设是各地民众普遍反映的浪费问题。其中,91.3%受访者直言当前城市建设浪费现象较多,74.1%的人认为建设浪费是因为公共财政开支被权力左右,88.3%的人建议建立问责机制追究浪费行为。如果考虑到当前的建筑业“皮包化”,即建筑公司不需要维持施工队伍的体制,地方政府尽管建设工程不断开工,然而这么多地方、这些年甚至没有给公众留下一座坚实的“百年工程”,反而因反复建设而给各地后任留下沉重的巨额债务包袱。截止到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欠债10.7万亿元。2011年以来虽然银行开始限制地方政府贷款,但在“影子银行”猖獗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有没有增长?结果应是不言自明的。有人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还债需继续卖地从而保房地产,但是地方土地收入与地方债务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卖地多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债务,还是卖地之后狂上项目,反而大幅度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这些都应该需要我们正视的事实,不可因“屁股指挥大脑”而信口开河。

  二、地产泡沫和信贷乱象:地方债务危机和地产崩盘之源

  经过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以及此后“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房价如2008-2009年一样,去年再次经历了一个由降转升的反转,且升势有日渐凌厉的态势。根据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环比9月份上涨的城市已达35个,占比50%;环比上涨的城市价格浮动也小幅上扬,达0.5%。从9月、10月国家70大中城市统计数据来看,整体楼市量价走势较为反复,而由10月份数据加上当前房企超预期的销售,整体市场回暖明显。有地产商直接表示“房企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对于房地产未来的方向,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城镇化”,认为城镇化或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或将引领中国地产的新格局。

  上述情况说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再次陷入了“越调越涨”的局面,中央数次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承诺,也再次成为空谈。仔细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除了我国固有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开发商垄断房屋开发经营的体制等长期因素,从短期看,2011年以来由于宏观调控开发商新开工项目较少,导致的商品房库存消化期缩短,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库存偏紧的局面。然而,大量闲置量房囤积在投资者手中不能进入市场,使得房价惟由新房供求决定,占存量房比例极低的二手房交易价格,由此也与新房竞涨而非替代性竞争,这是我国城市房屋过剩但仍呈供不应求局面的原因。

  目前,房产税讨论的主流声音已渐失公理。惩治囤房的加税,对实体经济的减税,两者都是必要的,不可混淆视听!现在社会的成功人士包括中央机关官员的人群中,拥有二套以上的越来越多,很多人只要房屋投资保值,不要社会公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舆论和政策决策。

  此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我国近2008年以来以稳定经济增长为借口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世界各央行数据、高盛高华研究,Zerohedge网站展示的对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的信贷泡沫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无论官方公布的政府与消费者债务有多少归入了企业债务,近年来升至史上最高水平的中国信贷泡沫都已经让高盛担心:“企业杠杆占GDP比例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了130%,是世界上最高的企业杠杆比例之一。这样的增长令人担忧。”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杠杆占GDP比例超过80%差不多就完蛋了。

  杠杆比例过高,是2008年以来中国大规模投资制造业的结果,它导致太阳能、钢铁和造船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要利用这种产能,重要的就是改革不仅要支持私人部门,也要更广泛地支持消费,这会对这些行业、银行以及经济有负面影响。Zerohedge分析称,计入账面上体现的和未体现的以及影子杠杆后,中国所有的债务会让美国345%的整体合并债务(不计100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义务公民福利项目开支)与GDP比例相形见绌。

  2011年中国GDP数字为47.2万亿。相比之下,2012年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高达62.01万亿,同比增15.9%,较2008年底的30.3万亿,翻了一番多,信贷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1%,高出1978年至2008年期间17.8%年复合增长率2.3个百分点。1995年底中国信贷余额在5万亿左右,但到1999年底信贷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信贷总量4年间也是翻了一番,年复合增长率也有21%。

  央行数据还显示,今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02万亿元,而同期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达到7.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银行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利用外资0.034万亿元,同比增长-52.8%;自筹资金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他资金来源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其他资金来源中,定金和预收款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个人按揭贷款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房地产企业从包括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规模,相当于央行统计口径社会融资的68%之多的局面,还是在国家严格房地产各项贷款的情况下取得的,堪称“房地产资金漏斗”。

  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房地产资金漏斗”呢?其中的奥秘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及其活跃。资料显示,影子银行除了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之外,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还有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据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估计,2010年中国存量影子银行贷款已达20万亿元,几乎占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

  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在全社会融资当中,人民币贷款占比已从2002年的91.9%下降至2012年10月的55.5%,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占比日益上升,且其中的一半以上进入房地产业,这是1-10月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达3.15万亿元之巨的主要原因。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