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周彦武:实体经济被金融业抽血抽到快死亡(5)

www.yingfu001.com 2013-10-25 14:31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曹建海:中国地方债务危机和地产崩盘之源

  全球各国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债务危机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冲击。这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这个纸币时代各国政府为发展经济,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盲目扩大政府开支和货币投放,同时放任金融业过度发展的结果。要度过这次危机,需要重新集中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创造的一些制度进行根本的改变。是隔岸观火,还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中国有没有自己的问题呢?

  一、中国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房地产业的后果

  当我们的媒体正津津乐道于欧债危机、日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时,已经有不少敏锐且理性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将目光对准了近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神州。单说中国最拿得出手的、在美国主板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上市公司,去年以来就连续遭到了以美国浑水公司为代表的、拥有“看空中国”思维的投资机构的巨大打击,许多企业甚至被迫退市。

  相比于国内的拥有1600家企业的沪深股市,敢于走出去接受美国证监委监督的企业,毕竟还是有一技之长的。内地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去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普遍依靠政府订单的“行政关系能力”开始暴露缺点,加之各个阶段对公众股东的财产掠夺,股市开始被公众抛弃、逃离。在高溢价发行的价格体制下,目前仍有800家获批的公司股票等待投放,而排队的3000家公司控制者,也在虎视眈眈地掠取公众股东的金钱而非扩大经营以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稍好,但是如果考虑到其对关键经济资源的垄断地位,以及其无度扩张、很少通过分红惠及公众的局势,国有企业的存在,事实上是对民营经济市场空间的吞噬。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有企业大量介入土地“地王”竞拍,与地方政府一道推高房价,国有企业的经济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开始受到各方的高度怀疑质疑。中国民营经济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过辉煌,但目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各式各样备受社会指责的房地产商。私人房地产企业为何能够得到发展,除了表面的地方政府卖地与开发商买地的上下游关系,以及涉及开发中涉及的大量税费,民营开发商向政府官员奉送相当于销售收入20%的“灰色成本”、从而共享房地产开发巨额收益的做法,可能才是其得到大力支持并迅猛发展的真正秘诀!

  作为中国的一大特色,房地产业顶者“服务业”帽子,目前成为由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个庞大躯体:“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机构+房地产开发业+数量巨大的炒房群体”。切莫小看了炒房群体,目前中国城镇86%拥有自有住房,这些家庭在有的城市拥有二套以上住房的超过33%,户持有量在2~1000套之间。

  以高房价为代价的、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决定公众命运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了2003年中国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种手段涉及对农民集体组织土地的征收、城乡居民房屋拆迁和安置等具体事务,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而房屋销售过程中过高的房价。对公众消费和除受益房地产之外的其他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上伤害。虽然公众对高房价怨声载道,2005年“两会”以来房价无不成为核心热点,但中央多次对房地产的调控,事实证明很不成功,一些人甚至怀疑中央调控房地产的诚意。例如经济学家韩志国就明言房价调控是假调控,他写道:“整整一代人买不起房,这是中国社会的重大潜在危险。流动性泛滥与土地财政导致房价暴涨,中国成为房价与收入比最高的国家之一。高房价扼住了中国经济喉咙,房价不大幅下跌增长瓶颈就难以解除。房价不下来的原因,是担心房价暴跌导致银行坏账剧增,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房地产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如果不身处其位,的确很难想象。在“吃饭财政”体制下,土地出让金事实上是地方政府安排各项建设项目、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资本金。假如没有了房地产投资,地方政府的土地就卖不出去,也就失去了从银行贷款所需要的项目资本金,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无从安排,地方经济增长也会受到重大影响。然而要保证这个机制的可持续性,就要令依靠土地升值作为根本商业模式的开发商保持充分热情,房价不断上涨就成了维持这个机制的最基本需求了。

  由于上述层面的原因,中央政府一方面谈调控房价,一方面更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认为保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是一切政策的底线。这种用短期的宏观经济手段来管理中国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强调投资、消费、出口互补的“三驾马车”理论,很明显是一种缺乏长远视野的观点。过度关注经济增长的指标,自然会忽略了其他指标,如经济结构、房价、物价、金融结构失衡,甚至忽略了社会稳定,这种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