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讲话,不仅标志着中国区域政策日益细化,也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将成为本届政府的区域发展重点。仔细梳理李克强之前在东部及中西部部分省份考察时的讲话,以及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披露的情况,不难拼接处出本届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轮廓。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在改革开放后迭经变迁:2000年前,东部沿海地区为国家生产力优先布局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线;2000年之后,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标志,日益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且区域政策逐步细化,形成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发”的全方位区域发展政策体系。
李克强的上述表态,则进一步将东部沿海细化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增长极,而“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可被认为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勃兴”地域振兴政策的延长和细分。
功能区加速推进
创新机制倒逼改革
东部开放
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东部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今年3月底,李克强在上海调研,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自贸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并利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鉴于目前中国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进出口处于低点,传统外贸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冀望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探索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外贸及投资便利化进程,进而为新时期中国外贸“突围”破题,利用一个创新的方式来提振贸易领域的竞争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 7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将建立上海自贸区称为“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对此表示,自贸区将成为体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治国新思维的“试验田”,为加速扩大改革开放提供第一手的经验。他并称,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是主基调,自贸区集深层次改革与突破于一身,势必成为主基调中的主基调。
除上海自贸区外,在李克强的定位中,环渤海也是中国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其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李克强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李克强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称,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
国家发改委的公开资料显示,下一步会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制度供给。发改委未来将“重点加快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岛新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和先行先试,为改革全局提供经验,并通过制度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
而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亦曾建议,特区政府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加强联合珠三角地区,提升区域优势,打造成为未来的“中国硅谷”。
总理亲自挂帅
力促资源城市转型优化
东北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至今已历十年,已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
7月8日,国务院作出决定,对“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和“西部开发”组成人员作出调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也大多由各部委领导组成。
延续配置凸显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12月“振兴东北”小组成立,首任小组组长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七大之后,2008年12月,国务院对该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组长保持一正一副的配置,组长仍为温家宝,副组长更换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并成为唯一副组长。此次李克强接任组长,表明东北振兴仍是未来发展重点。
“这关系到区域的协调平衡发展,总理担任小组组长,说明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从此次人事调整方面看,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仍是目前区域发展中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领域。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2013年工作作出部署。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接下来的十年,振兴老工业基地将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其重点也更多地落在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环节上。
在《通知》中,发改委称,东北老工业基地今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发改委除在机场、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东北地区发展进行支持外,还将推进东北地区火电行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研究解决东北风电并网及消纳问题,研究支持分散式能源建设,推动大连液化天然气工程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此外,《通知》还表示,将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资源型城市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就在7月初,财政部下拨了2013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的资金,其中东北三省所获得的支持最多,占总数的31%,成为资源枯竭城市的重点扶持对象。
落子长江中游
以线带面“全流域发展”
中部勃兴
中部沿长江区域,李克强一直非常重视。十八大后的首次外出调研,其便选择了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他说,“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再沿内河而上。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他强调,打好“中”字牌对改革中的中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