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债务上限协议,颇令亚洲央行胆寒。短短两年间这已经是亚洲国家第二次担心他们所持巨额美国公债的安全性而备受折磨。不过,即使债务上限延迟到了2月7日,债务违约风险也得以化解,这些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仍不会选择抛售美债。相反,他们实际上可能继续增持。
类似行为有先例可循。中国和日本是美国政府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两国目前的美债持有量比2011年夏天上一轮债务上限之争期间高出了16%。同期,加勒比海银行中信(亚洲央行通常借道此处以掩盖买进行为)所持美债数量攀升了95%。这说明,金融脆弱只强化了这些国家对美元的依赖。美联储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亚洲11大经济体官方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超过了3万亿美元。
亚洲强烈动机寻求自保。该地区的市场仍依赖美债作为贸易和危机的抵押品。一旦发生危机,比如利息支付延误,造成公债价值下降,只会增加每日交易所需的担保抵押品。虽然亚洲各国央行已促成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但这些协议规模仍不够大,而且,一旦整个市场一窝蜂争抢美元,这些货币互换协议将几近无用。
目前仍没有代替美元的可行货币。亚洲缺乏庞大的、近似现金的“安全”资金池子。这得怪罪于这些地区的财政清廉。自1997年金融危机至今,亚洲国家一直奉行保守的预算方针,因此他们的公债发行数量不足以作为民间贷款合约的抵押品。跨境贸易尤其依靠美元。就连流动性极高的日本公债,通常也不会被拿来作为抵押品。
亚洲有理由抨击美国两党玩这种危险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实际上中国官员已经发难。出于愤慨而抛售美债,这对中国政府肯定很有吸引力。但是山姆大叔的这些亚洲债务还是无法承担报复的后果,哪怕他们真的有理由这样做。
安迪·姆克吉驻新加坡,主要报道亚洲经济。此前曾在《海峡时报》,彭博社等工作。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新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