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借峰度冬推气改
冬季未到,国家发改委就率先给中国的“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发出了指令。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冬季是天然气消费高峰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需从增加有效供给和强化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稳定今冬明春天然气稳定供应的多项要求。这其中,既涉及到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和管网建设,更提到了天然气改革,如“切实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需的作用”等。
“实际上,应该抓住迎峰度冬的契机,加快且真正推进在天然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未来,不能排除用价格杠杆来推进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要尽最大可能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
最大限度增供应
几乎每年冬天,中国天然气的需求都会增加,但与此同时,“气荒”等字眼也曾在过去几年屡屡见诸报端。国家发改委也承认,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加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储气能力明显不足,保持天然气稳定供应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各地用气需求超常规增长,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矛盾较往年将更为突出,如遭遇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保供形势将更加严峻。”国家发改委表示。
对此,上述公告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分析,如各地要建立健全由供需双方参加的监测预警机制,扩大监测范围,密切关注新用户发展,电力、煤炭等替代能源供求以及天气变化等对天然气供需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调节机制,其中,有关方面要继续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且各地要根据本地区能源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煤电油气综合协调等。
长春燃气点评报告:非居民气价上调抑制工商业需求增长长春燃气 600333
研究机构:民生证券 分析师:陈亮,林红垒 撰写日期:2013-07-01
一、时间概述: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告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调整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幅度为15%。方案自2013年7月10日起执行。
二、分析与判断:
短期公司开发新工业客户难度加大。本次非居民门站价格调整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存量气为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增量气为超出部分。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与燃料油、液化石油气(权重分别为60%和40%)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力争“十二五”末调整到位。
公司存量气1.4亿方,未来增量气主要来自工商业用户。在目前全国经济形势低迷、企业盈利困难的环境下,非居民气价上调将在短期抑制天然气下游的需求增长,增加公司开拓新工商业客户的难度。
如不能完全向下游传导,公司业绩将向下修正。由于公司未来增量气主要来自工商业用户,如公司不能将成本向下游传导,公司业绩将受到影响。按照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从2013年7月10起每立方米提高0.26元测算,公司2013~2015年EPS下调0.03元、0.11元、0.20元至0.22元、0.39元、0.58元。
公司气价具有较强向下传导能力,业绩反转趋势不改。民用民用燃气价格2013Q2起上调40%,且长春市通过了《长春市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顺调试行办法》,民用气定价机制理顺,公司业绩反转趋势不改。我们判断,在民用气价实现上下游联动的背景下,相对容易传导的工商业气价也具有较强的向下游传导的能力,本次非居民气价上调对公司的影响有可能低于上面我们的测算值。
政策推动公司销气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气源保障充足。2010 年吉林省和中石油签订“气化吉林”惠民工程,规划到2015年吉林省天然气消费量达到约87亿方,较10年增长400%。2012年启动的净月区分布式能源项目天然气需求有望在2014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5年需求量2~3亿方。2013年初启动的“幸福长春”计划,提出控制大气污染物,天然气替代燃煤锅炉等政策,我们判断,供热煤改气将成为公司销气量的重要增长点。预计公司2013~2015年天然气销量分别可达2.1亿方、4.0亿方、6.5亿方,分别增长51%、91%、63%。
预计到2015年,吉林省可用气源超过90亿方,将有效保障吉林天然气需求的高增长。
风险提示:公司天然气销量不达预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元、0.39元、0.58元,对应2013~2015年PE分别为37倍、21倍、14倍,未来3年公司天然气销量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