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习近平:增长动力来自改革调整创新 布局三大投资主线(6)

www.yingfu001.com 2013-10-08 12:27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林建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联合起来考虑,因为公式中也涉及到新一轮改革的某些方面。公式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公式改革原定在2013年1月通过,但后来执董会(Executive Board)征得理事会(Board of Governors)同意,将公式讨论与本轮份额改革讨论合为一体,讨论预期在2014年1月完成。

  日报:目前份额公式的讨论提出了好几种可能性,其中对GDP权重的改变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份额?

  林建海:公式改革有几大要素。一是GDP,分成以市场汇率或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两种;第二个变量是对外开放度;第三是可变性(variability);最后是外汇储备。目前已经展开了详细而广泛的讨论,包括是否要保留上述变量,是否该缩小某些变量,公式是否该更加简单化。真正的共识要与下一轮改革结合在一起。董事会、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IMFC)就此也讨论多次,逐渐达成了共识,最终的共识要与下一轮改革结合在一起讨论。

  日报:目前公式改革的最大争议还是在GDP权重方面?

  林建海:各国国情不同,对各变量占公式权重的看法也不同。有的认为按市场汇率计算GDP比较合适,另一些人则认为购买力平价能够更合理反映GDP规模。在对外开放度方面的讨论也颇为激烈,关键是开放度如何衡量。在货币共同区中,国与国的金融交往又如何计算。目前大家对于估算的看法不尽相同。

  日报:资本项目开放会影响其中的变量吗?

  林建海:如何估算以及所占权重是两大关键。在现有的公式中,开放度占30%,GDP占50%,可变性占15%(若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受可变性影响很大,向IMF借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份额意味着信贷额度,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若一国国际收支波动性很大,就需要更大的额度。一些人认为可变性应该保留,也有些人认为可变性无须考虑,因为太过复杂。但也要考虑到,如果放弃可变性这个指标,还需要去定如何将这部分因素配置到其他因素中去。因此,公式讨论相当复杂,国情不同,看法也不同,我认为理解和妥协是达成共识的基础。预计2014年1月底,公式改革的讨论可以结束,之后产生具体方案,之后还须获得成员国国会审批。

  效率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

  真正源泉

  日报:中国经济一段时间内持续下滑,最近政策开始支持加大基础投资、棚户区改造,外贸方面也出台了新政策,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底线的说法,从而稳住了宏观经济。你如何看待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前景?

  林建海:中国经济还是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经济增长率7.5%的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迅速,但与过去同期相比有所下滑。我认为增长质量高于增长率,要确保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挂钩。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出口市场前景的确面临压力,中国应该利用此机会,转变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增加出口竞争力。

  日报:如果出口竞争力增加,则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会上升,这在IMF看来似乎并不是件好事,如何解释这个矛盾?

  林建海:提高经济增长率当然是件好事,也是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增长要从过去的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每个经济增长要素都同等重要。消费固然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但也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制约,因此有时存在波动性。效率涉及到体制改革、投资环境改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技术不断更新,也涉及管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经营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从整体经济来看,效率高的经济会更加充满活力,产值也能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当然,效率的提高和基础设施也是分不开的。

  日报:如果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上升,但若在投入上升的同时效率也上升,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

  林建海:中国目前投资占GDP比重较高,与发展同期国家相比,投资质量、投资走向是否能为经济持续增长打好基础、为产业兴起提供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投资于基础设施也是为今后的竞争铺平道路,哪怕比重高一些也不一定是坏事。投资比率高低、投资质量和投资方向三者的总和才是关键,但要切忌浪费投资,投资时要充分考虑该投资是否能带动投资效率、加倍产值或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应对危机IMF比过去更有效

  日报:在IMF工作的20多年中,你见证了IMF的改革、变迁、起落,以及最近几年全球地位的空前提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认为IMF有哪些重大的政策态度转变?

  林建海:相较于过去,IMF变得更加融合,能够广开言路。此前,IMF等级鲜明,不太善于聆听成员国意见,只相信自己的方法论及分析力。亚洲金融危机后,IMF思路变得更为开阔,也更加灵活。亚洲金融危机为IMF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即政策应对不能采用同样的模式,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