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国资委黄淑和:央企不能有什么都想搞的心态

www.yingfu001.com 2013-10-07 10:56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对于上半年利润增长18.2%的靓丽数据,黄淑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应该肯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和央企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但更应想到下半年及未来,央企的发展环境仍十分险峻。

  早年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黄淑和,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他认为应该将央企的发展放到更大的经济背景中去考量,在中国传统经济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大背景下,央企必须居安思危。

  他不止一次地提醒各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央企的传统比较优势同样正在逐步丧失,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转型升级这道坎,国资委管理的113家央企每一家都要迈过去,谁迈不过去谁就将被市场淘汰。这些年国资委利用考核这个指挥棒力促转型升级,比如“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就是最为明显的一条政策。

  历经10年宏观经济管理和10年国有资产监管的黄淑和认为,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爬大坡、陡坡,当前最为棘手的四大课题是“转型升级”、“地方债务”、“房地产”和“金融改革”。未来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要坚持“改革”和“开放”这四个字并体现新的智慧。

  具体到国资监管领域,黄淑和认为央企要清理包袱轻装上阵,深度进行自身改革及管理提升,进一步转变自身体制机制,实现转型升级。如能做好这四篇文章,央企将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可能需要若干年的砥砺奋进。

  “18.2%”的欣喜与隐忧

  2013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与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7%及全年同比增长2.7%相对照,确实是一个靓丽的数据。但黄淑和提醒央企,这样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要认清背后原因以及未来的艰巨形势。

  《财经国家周刊》:整个央企的经营形势较为困难,从2013年上半年的央企发展情况看,运行的数据显得比较好,你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央企整体运行情况?

  黄淑和:去年的增长我们确实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年总的感觉也是很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央企保增长,有力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央企都是“大块头”,这一块儿要是出大的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受到的影响都不会小。

  从今年上半年的央企运行指标来说,我概括为三个“稳”:一个是平稳发展,累计营业收入是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第二个“稳”是经济效益,上半年央企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的净利润是4703.5亿元,增长20.7%;第三个“稳”是成本增速基本企稳,上半年央企的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

  对于上半年的这些数据,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要看到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多方面因素。主观上来讲,央企确实很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来说是七大工作:第一,降本增效;第二,抓市场开拓;第三,做了风险防范,止住了一些“出血点”,清理低效、无效的资产;第四,聚焦管理提升;第五,力促结构调整;第六,引导科技创新;第七,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经营。

  这七条措施是国资委从年初开始着力推动的系列工作。比如其中的“降本增效”,我们要求企业把成本的降低层层量化,量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总的来说,我们过去生产管理还是比较粗放,一挤还是可以挤出一批成本。

  客观方面,一个是因为去年央企的基数比较低,今年上升的速度就快一点;第二个,有些生产资料价格作了一些调整。此外,在新一届政府产生的大背景下,地方上的投资客观上还是增加的。因此,对利润增长“18.2%”这个数字,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现在我们眼睛盯的应该是下半年度的情况,我估计要达到国资委提出的目标,央企将很不容易。

  《财经国家周刊》:营业收入增长9%和利润总额增长18.2%的背后,113家央企的经营业绩的内部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到底是哪些企业相对好,哪些企业相对弱?对于一些严重亏损企业我们主管部门有怎样的应对之策?

  黄淑和:这些数字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搞经济的脑子要清醒,要看到下半年的艰苦程度不会亚于上半年。我们几家大的亏损企业,短时间内要走出亏损的困境并不容易,现在国资委派了专门的力量去和企业一起查找、分析原因。

  我提出了三句话:号好脉,开好方,服好药。我们要跟企业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航运企业比如中远,大的环境就是整个航运业现在不景气,世界范围内运输量增长缓慢;同时企业挣的辛苦钱,又要拿出一大部分去付息。

  再比如中国铝业,企业生产的“大路货”产品比较多,而民营企业人员少,而且经营灵活,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如何与他们竞争呢?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型,否则没有办法生存。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是发展趋势没有把握好,像电子类产业就没有及时跟上产业发展步伐,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很多企业基本处在维持的状况。

  我们要看到还有一批企业非常不错。在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比如招商局、华润、中化等,任何垄断都没有,但是一年也能挣出100多个亿,应该讲实属不易。另外也有一批企业虽然利润不是很高,每年挣20 40亿,但可贵的是收入在逐年上升。

  我认为,所有收入逐年上升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特点,我总结有这么几条:第一,始终坚持发展主业并且很有特点;第二,拥有一批出色人才;第三,企业管理比较精细;第四,风险防控力度较大;第五,决策机制比较科学;第六,队伍凝聚力比较强。

  眼下央企有两极分化的趋向,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而且差的企业可能要处于“困难长期化”。现在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挣一点钱相当不容易,像宝钢是最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现在世界排名还是前几名,但是效益也在逐步下降。

  国资委成立以来这10年中,应该说央企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拆开来仔细看一看,央企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发展不够平衡、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精细、效率不够高、历史包袱比较重,等等。这些都是下一步国资委和央企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央企所处的时代

  央企监管并非只是在国内经济框架内的加减乘除。黄淑和认为,央企负责人更应心胸开阔、眼光放远,国际大环境的判断与央企成长休戚相关,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完成转型升级,才有融入全球、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可能。

  《财经国家周刊》:你所讲的央企所处的经济大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具体指哪些?你早年从事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工作,这些年又一直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黄淑和:央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不可预期的因素应该不少。我们的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预测要3到5年才会复苏,我的预测要更为严峻一些。

  我当时对央企负责人讲的时候用的措辞更加刺眼——“准备第二次过冬”,我本来说要做好至少5 7年的困难准备,后来想想太多了,还是说了3 5年,从现在来看,5年已经快过去了,复苏并不顺利。

  那次敲警钟是敲给很多央企领导的,敲得比较重。因为我过去在国家经贸委工作很长时间,就是搞综合经济工作,所以现在我也一直在跟踪整个经济运行趋势,有些指标一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