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倒逼企业转型 需要更多品牌企业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们都相信,这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上海。从微观而言,我们也相信,自贸区不简单地是一个贸易交换平台,不简单地是一个税制改革平台,不简单地是一个资源调配的平台,对企业而言,它更应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平台,一个倒逼上海产生更多优秀企业的平台和良好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也涌现了一些优秀企业,但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与上海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容量相比,上海涌现出来的土生土长的优秀企业特别是优秀民营企业还偏少。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拥有众多的有全国影响的产品品牌,如:“凤凰”及“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等。但后来这些品牌大多都陨落、凋谢了,有的品牌虽然还得以保留,市场号召力却大大下降了。与品牌陨落相对应的是相关企业的沉寂。固然有的品牌陨落与产品特性和产业特性有关,但不少品牌的陨落却需要我们从深层去认真地寻找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原有的产品品牌的陨落是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上海要大力发展的是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则是要舍弃的。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所有的“传统工业”,以上海家电业为例来说,它的萎缩当初并不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主动性的放弃,而是产品和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后的一种无奈的被动舍弃。如果不对类似现象作深刻反思,就很难在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提高上海企业竞争力方面有真正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