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目前为止,上交所对中小企业IPO资源开拓进展缓慢。有拟上市公司老总在与两个交易所的接触中,感受到两个交易所不同的行事风格,深交所更具有服务意识,而上交所则有点官派作风,比较之后,觉得中小企业更适合到深圳上市。
“上交所与深交所的风格受到所在城市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一位常驻上海的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称,上交所行事谨慎,讲究公事公办,而深圳是个创新型移民城市,所以深交所的服务意识更好一点,机制更加灵活一些。
另外,相对于深市,沪市根本没有估值优势。据Wind统计,当前沪市A股的市盈率为11倍,而深市A股为30倍,其中中小板为34倍,创业板更是高达57倍。这意味着,同样的发行规模,两个市场的募集资金可能会相差数倍。
在拓展IPO资源受阻情况下,上交所分食到了创新类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但这个新品种在面世不久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融资者所付成本偏高,投资者收益不及预期,承销商的付出与回报难成比例,到目前为止市场仅百亿规模。
“上交所这一年多来,因为IPO的暂停,在增量业务收入上,更是没有深交所多;而在创新业务方面,也是步履缓慢。”9月11日,一位接近上交所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半年前,桂敏杰在证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交所今年将准备推出包括个股期权、股票质押回购以及ETF回购等多项新业务,然而直到现在,尚未有进一步消息披露。
拿什么拯救?!
没有IPO资源、国际板遥遥无期、成交量刚刚略有起色、新业务推进缓慢等不利因素,对于上交所而言,倚重于传统收入虽然“家底”不算薄,但是想要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局面,似乎也只有依赖政策的开闸。
“新股上市对于交易所就是旱涝保收的收入,上交所每上市一家企业,将获得最高3万元的上市初费和以后每年最高6000元的上市年费。深交所的收费与之基本相似,但是从这一块来看,就已经看出两家交易所收入的差异,这不是明面上少了500多家上市公司初费和每年的年费,而是背后每年数千亿上万亿成交量中的交易经手费。”9月11日,上海一家券商机构老总级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上述老总级人士介绍称:“当时我知道的是,因为上海并不想要创业板,一心谋划国际板,所以就把创业板放到了深圳;如今来看,无论对于上海还是上交所来说,这都是一种失策。”而来自业内的测算,这两大业务每年使得深交所的收入是上交所的十倍之多。
已失了先手,上交所还有什么后着吗?
抛开T+0交易能够给上交所带来潜在但不太大的利益不说,对于上交所而言,它更期待的或许依然是IPO开闸,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确有数百家公司准备到主板来上市。
“今年初证监会启动大规模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查,将800多家拟上市公司一下砍掉了200多家不合格企业,而这些被砍掉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主板撤销上市申请的仅有9家。那么未来IPO一旦启动,事实上对于上交所的利好很明显,但眼下股市依然难言走牛,至于何时放开IPO,很难说。”9月9日,苏州一家券商投行保荐人张旭告诉记者。
来自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则对本报记者称,上交所一直寄希望国际板,但现在看来,“国家放行国际板,或许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