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下跌,收盘沪综指跌0.91%报2679.26 点,盘低2651.28点;深综指跌0.34%报1179.99点。昨收出长下影,伴随量能放大,这一般表明下档支撑仍较强。从盘后业界的观点来看,市场中多数人将下跌归因于我国7月通胀前景不明、央行无意马上松动政策及外盘普跌。
在这些理由中,只有最后一条是新的,前面的理由A股早在周一盘中即已得知,所以可勉强说是投资者对不利消息作出了滞后反应。
通胀不明及央行无意松动是相对明确的事,该市场预期可能暂时无法改变。投资者若想形成更为精确的判断,最早也要等到7月数据的公布。假如CPI确实高于 6月,则8月份加息可能不能排除,此为股市压力;如果7月CPI不高,市场就容易出现“通胀拐点”论,此为股市支撑。由于一般的投资者很少能预知这些消息,故无奈之下近期最好保持观望。
美国债务僵局暂时告破,原为利好,但隔夜欧美股市意外地表现不济,这可能影响全球所有股市,包括我国港股,进而也会波及A股中的大市值股。美国最近两个交易日公布的经济指标极其差劲,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以至于市场完全漠视了美国债务上限僵局打破的所谓利好。
美国如此差劲的经济指标客观上使未来实施QE3机会增加不少,想必国债上限一事解决后,美国就可能着手做此事。如果事情真发展到这个地步,则全球性通胀走向便难以判断了,而我国的所谓输入型通胀也存有变数。提高国债上限表面上并非发行货币,只是“借钱”,但实际上这只是障眼法,笔者个人认为,其本质就是发行货币。
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如果不能被市场消化,比如有贱卖嫌疑时,就可抵押给美联储,美联储则“凭空”发行出货币来 “高价”购买这种债券,有多少收多少,来者不拒。我们实际上可假想美联储和财政部属同一“公司”下属的两个部门,如此,作为一个“公司整体”,该“公司” 其实就是发行了货币,至于其内部如何平衡账户和如何唱双簧并不重要。
美联储所谓的 “量化宽松”,如果仅从行为上看,就是想方设法“高价”收购包括国债在内的有价证券,“就高不就低”本来就是其政策目标,如此才能达到打压整个市场利率成本和提振经济的目的。
这样的设计异常精妙,既发行了货币,理论上又不能算成发行,只能算借贷。假如中国、日本、沙特、英国等大户们认购美债踊跃,则美联储QE3的实施压力会小些,要不然必直接开动印钞机。换言之,外国一旦踏上这条“贼船”就极难全身而退。
相对而言,我国的情况直白得多,并无多么精妙和复杂的设计。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琢磨一下我国外汇占款的“被迫”发钞机制,及央票和国债在本质上的异同点,如此或能对经济形势的本质有更深体会。
大盘方面,由于基本面没啥特别变化,所以笔者仍认为股指后市总体趋淡,但短期内或仍能维持平衡,因2600点支撑明显。从技术面看,1664点以来的原始支撑线曾于6月份失守,但当时只是“假突破”,其后股指返回该线之上。目前股指再度失守该线,属于典型的“二次跌破”,故风险应较首度跌破时更大。
“小双底”或正构筑中
久盘必跌的规律本周二再次应验,在2700点关口徘徊5个交易日后,大盘依然选择向下寻求支撑。此次下跌主要源于预期发生了变化,而全球经济形势萎靡不振,国际债务问题积重难返,国内通胀高居不下,宏观紧缩风声再起,市场资金捉襟见肘等,均为市场下跌推波助澜。技术上看,在市场估值接近历史底部、成交量又再度萎缩至前期低点之际,“小双底”形态或正在构筑中。
内外利空集中释放
始于6月下旬的反弹是基于对通胀可控的预期,从6、7月的通胀实际形势来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并可能再度创出年内新高。目前已有机构预测7月份通胀数据可能会超过6月,并对三季度CPI能否出现年内拐点存有疑虑。于是,在8月9日各项经济数据公布之前的“静默期”,通胀预期陡然增大。
与此同时,昨日央行会议精神进一步确认了这种预期的转变。央行下半年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很显然,央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一定的紧缩力度。在提高准备金率被放到次要位置之后,8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调控放松的期望逐渐落空。
外围市场方面,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初步解决,并不能减缓全球的通胀压力。在同意提高政府债务上限至2.1万亿美元,并初步解除美债迫在眉睫的违约风险后,全球经济“上下两难”的不景气状况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这其中包括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债务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减速、失业率高居不下的问题。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将长期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如果启动QE3开动印钞机,则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在所难免,全球的高通胀也难以出现下降。
昨日公布的PMI数据中,尽管官方与汇丰PMI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但可以确定的是都呈现回落的趋势。这表明在紧缩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和外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增长动力明显放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11个分项指数一改全线下降的局面,出现分化,呈现出六升五降的局面,其中新订单指数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纷纷回升,库存指数也快速回落,这些迹象均显示出PMI指数可能正在赶底,8月份PMI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市场整体资金面骤然趋紧。一方面,本周有9只新股集中发行,对市场有明显的抽血作用;另一方面,8月份的解禁市值达到2235.41亿元,较7月份环比大增了52%,为年内第五高的月份,也是下半年单月解禁市值最高的月份。8月份的解禁数量达到了全年顶峰,短期市场资金面的压力无疑会增大。